學習中紀委七次全會精神心得體會

近日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上重要講話,關於加強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五個方面作風建設,樹立八個方面良好風氣的要求完全符合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反腐倡廉工作實際。加強領導幹部作風建設對做好新形勢下反腐倡廉工作、推進反腐敗鬥爭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加強領導幹部作風建設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很多。但有一點在黨內、黨員中,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應當從我做起,從頭做起,從現在做起,即敢說真話、實話和心裡話。如果在黨內黨員領導幹部中互相之間就連真話都不敢說,彼此之間當面或在會上和公開場合總是說套話、空話、大話、假話,恐怕其他任何問題都難以解決,也解決不了。因此,領導幹部要真心、真能轉變作風,不妨先從一點一滴做起,一時一事行動,就從說真話開始。如果連真話都不敢說,還指望能解決什麼問題?

會不會說真話,能不能說真話,敢不敢說真話,決不是小事情、小問題!它不只是一個人的性格問題,興趣問題,品德問題,而且是嚴肅政治問題,根本原則問題,甚至有關黨生死存亡、興旺發達大問題。翻翻有關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分析文章或專著,看看《居安思危――蘇共亡黨的歷史教訓》電教專題片等,就會深刻認識到在黨內,在領導幹部中不說真話的嚴重危害性和極其危險性。例如1964年10月14日,在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上,即將被趕下台的赫魯雪夫發表了他的“最後的政治演說”他流著淚說:“在座的各位,從來沒有公開地、誠實地指出我的任何缺點和錯誤,總是隨聲附和,對我的所有的建議都表示支持,你們也缺乏原則性和勇氣。”赫魯雪夫的話從一個側面,真實地反映出當時蘇共黨內作風存在嚴重問題。赫魯雪夫時代,理論脫離實際、幹部脫離民眾的官僚主義習氣在黨內日益蔓延起來,誇誇其談、不務實事、互相吹捧、阿諛奉承的庸俗之風抬頭。赫魯雪夫集黨政大權於一身,高高在上,獨斷專行,隨心所欲,只準頌揚,不準批評,聽不進來自黨內外民眾的聲音,更感受不到黨內外對他的不滿和批評。

說真話,說心裡話,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老實人,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於人民事業有利,於自己也不吃虧。愛講假話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總是吃虧。”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要敢講真話,反對說假話,不務虛名,多做實事。”江澤民同志反覆強調,“共產黨員在政治上要光明磊落,講真話,辦實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反對當面一套、背面一套。”黨的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反對弄虛作假、虛報浮誇。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鼓勵和保護黨員講真話、講心裡話”。XX年11月13日中央電視台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參加全國文聯、作協代表大會的代表作經濟形勢報告對文藝工作提出幾點要求,其中第一條就是要提倡講真話,反映真實的社會情況,鼓勵人們去追求真理,追求和弘揚真善美。但不可否認,在少數地方和部門,不願或不敢講真話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還比較嚴重。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勢必損害黨員幹部形象,領導幹部威信,削弱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影響黨群關係、幹群關係,影響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如果黨風、學風出了問題,文風就會顯示出某種病態,同時思想作風和社會風氣也會出現不良傾向。

為什麼說真話難,說實話難,說心裡話難?XX年12月3日,中紀委中組部巡視組組長任克禮在《人民日報》上撰文指出地方上的“一些幹部對巡視組不講真話的現象比較普遍”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現實生活中時常聽到“實話實說難”、“求真務實難”、“實事求是難”的感嘆。近一個時期以來,我們大力倡導求真務實的作風應該說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對成績也的確不能高估。巡視組的“遭遇”就能充分說明這一點。XX年11月9日《南方周末》刊登中央組織部前部長張全景的記者專訪。在談到組織部門對幹部考察工作時感嘆說,現在考察一個副省長,一般找廳局幹部談,而當地關係也複雜,敢說真話的人少了,考察工作進行起來很困難。他坦言,組織部門考察幹部,即使自己親自去,也很了解到真實情況,想去下面“蹲點”根本無法實現。一下基層,省、市都來接待人。實踐證明,對幹部的考察方式需要改革。據《中國青年報》XX年11月20日報導,新任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說:“儘管我是統計戰線的新兵,但我知道,幾年前朱鎔基總理視察國家統計局時曾留下四個字‘不出假數’。這四個字讓他覺得身上的擔子不輕,做好統計工作不易。”“能否做到‘不出假數’是對國家是否忠誠最簡單的判別。統計人員要對國愛忠誠,對人民負責,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在數字面前產能喪失原則。”

講真話,說實話,說心裡話是當官做人最基本素質。據報導,中科院院士、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曾在母校格致中學對同學們說,“不講真話,社會很難前進,不能堅持講真話,人也很難真正成才。”特別在知識經濟時代,“講真話”的重要性顯得尤為重要。“沒有尊重知識的道德氛圍,就不可能出現比爾?蓋茨。可以想像,如果他發明的軟體一出來就被盜版,他怎么可能成為世界首富?”“美國一所大學發生的一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教授上課時引用別人的一段話作為結束語,剛說完,下課鈴聲響了,他來不及說明出處,結果被聽課的學生‘投訴’,不久教授解職而去。”楊福家說:這種“較真”放在國內學術界幾乎“不可理喻”,然而,這可能正是中國科學與世界一流相比所差的最重要的“一口氣”。(《解放日報》XX年2月10日)最近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撰文說,當前在我們的社會上中出現了一種很值得注意的現象,即人們懼怕因為講真話而招惹是非。(《北京日報》XX年11月13日)據有關方面的數據,目前我國種類訴訟案件中證人出庭率平均不超過10%。由於證人不肯出庭作證,案情就難以確定,當事人慾哭無淚,法官也愛莫能助。有關專家指出,這已經成為我國司法界的一大難題。大家為什麼不願意出庭作證?據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的調查,要求回答“如果你不會出庭作證主要原因是什麼?的問題時,79%的人選擇 “擔心受到打擊報復”,30%的人選擇“不想捲入官司”,19%的人選擇“不願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