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領導中青年幹部學習考察的心得體會

(四)學習借鑑,長足發展

本期

的學習培訓,讓我的感觸最大、體會最深的就是蘇南地區經濟所揭示的發展規律。蘇州地處我國的長江三角洲,太湖之濱,東依上海,西靠無錫,南臨浙江,北接南京,自然條件優越,且與大都市上海緊密相聯,直接受上海經濟的幅射和影響。獨特的區位優勢為蘇州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條件,歷史上蘇州就有“魚米之鄉”、“人間天堂”等美譽。

蘇州轄五市七區,土地面積8488平方公里,人口與580萬人,蘇州市XX年國內生產總值達2080億元,XX年上半年達XX億元,預計全年gtp達4000億元大關。XX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5700元,全年實現財政收達290.82億元。XX年預計完成財政收入400億元,XX年蘇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1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34元。蘇州市國內生產總值居全國第四位,實際利用外資居全國第一,契約利用外資居全國第二,進出口貿易居全國第三位,蘇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居全世界第一。是什麼原因足以讓蘇州有如此騰飛?我認為:

1、堅持發展為本,明確發展方向。

蘇州市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抓發展不動搖,一切從實際出發,努力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發展路子。以解放思想為先導,抓住發展機遇,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積極發展開放型經濟,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咬定發展不動搖,一心一意搞現代化建設,不管在順利還是在困難的情況下,不論是在巨觀環境比較寬鬆還是在比較偏緊的情況下,都始終堅持了改革開放,不斷地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的方針,促進了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正因為這樣,使得蘇州現代化建設得到健康的發展。

2、抓住機遇,開拓創新。

蘇州藉助背靠大上海的區位優勢,看準時機,狠抓機遇,努力發展。80年代初,抓住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的機遇,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使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蓬勃發展。二十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又抓住了港澳台進軍大陸的機遇,築巢引鳳,採取“三來一補”,以靈活手段,優惠的政策,良好的環境,周到的服務吸引大量外資,從而成為蘇南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而今,又意識到“二長一短”的經濟結構將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趨勢,下大決心,制定相關的政策,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個體私營經濟,從而促進蘇州經濟的跳越式發展。

3、堅持可持續發展,擴大招商引資,提高開放水平。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新的全面發展觀念,蘇州的現代化建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有利於在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生產力發展和人文價值的重塑,從而保證社會全面進步的居民素質的全面提高。

蘇州是我國東部沿海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識。在對外開放中,較早地提出了外向型帶動戰略,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對全市經濟成長的牽引作用很大,所以,蘇州抓住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契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其中最大力度就是對政府部門的職能轉變工作,為投資者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遠不滿足於“青山綠水”,不斷提高與國際經濟銜接和協調的開放和兼容性,提高開放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