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摩學習心得體會

無論是學習魏書生的淺朦朧教法、永威的八字教法,還是杜郎口的小組探究,終歸還是要找一條我們自己可以走的路,我也是尋路的人,我時常在考慮究竟我們的學生當前最需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我自己認為是興趣,學習的興趣,因此我想說一說怎樣才能在課堂中激發起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真正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學習內容精心設計 激發學習興趣

課標指出“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當學生在不經意間退出我們的課堂,我們應首先審視我們的教學內容是否能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欲望。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和飽滿的情緒狀態,才會自發地調動全部感觀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中去。

當教學內容因過度抽象而脫離現實,學生就無法及時進入學習的角色,這時我們必須為內容選擇現實的背景或載體。例如:在認識比例尺時,學生對它的由來與用途皆不了解,為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感性材料,我讓學生事先利用上學、放學的時間用步測法測量學校到家的距離,而後在課上讓他們畫在紙上,勢必碰到路程太長,無法畫,這樣自然引出另想辦法——把實際的路程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後再畫,也就引出了“比例尺”,可謂水到渠成,此時學生對比例尺的認識被放在了一種可操作的情景下,使所學內容不再那么遙不可及。

當教學內容雖出自現實生活,但對學生而言無探索意義時(有的學生已掌握或有的學生認為沒必要掌握),學生同樣會失去主動探索的動力,這時我們又需要來挖掘內容的現實意義。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時,有部分學生認為長方形的周長就是一周的總長,他們了解了周長計算公式後便放棄探究了。這時我設計了幾道實際的操作題,給他們幾種特定的情景,讓他們考慮怎樣圍籬笆才最省籬笆?這樣的教學從認識長方形的周長、周長的計算再到怎樣使使用的籬笆最省,使他們感到學有所用,層層深入。每一步都激發著學生的探索熱情。

當學習內容融入課堂,又具有了意義,我們還需要給學生創設一展才華的土壤——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教學內容以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出現時,學生的心智得到迸發,會主動產生渴望成功的衝動,使他們的精神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給學生極大鼓舞。同時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肯定,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克服困難的勇氣,增添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2、學習探究形式多樣 增強課堂活力

若學生長時間正襟危坐地聆聽老師滔滔不絕地講授會導致神經緊張,降低學習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從不同角度採取多種手段,誘導探索,適當開展一些學習活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課堂活力。 藉助實物、教具或多媒體課件,用演示法向學生生動形象地展示學習內容,並指導學生通過觀察等感知活動獲得感性認識;或根據一定的學習任務,用操作實驗法引導學生利用一些設備或學具獨立操作,從中獲得直接經驗,形成自我體驗,以期達到“讓學生親動手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和用眼看數學”。如在講授“中心對稱圖形”時,拿出課前設計繪製的各種形狀、顏色的若干箇中心對稱圖形,引起學生好奇的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用木條、火柴棒、硬紙板等做出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讓抽象的概念變為具體的形象,在具體的演練中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這樣不但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又培養了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