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思品心得體會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德育課程。然而從以往的思品課教學情況看,教師只關注教學內容的講授,教學中缺少實踐環節,學生亦未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這種“坐而學道”的教學方式,不僅割斷了道德教育與學生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聯繫,而且影響了道德行為能力的培養,造成

所謂“開放式教學”,指在教學指導思想上衝破“閉合式”教學的怪圈,衝破課堂約束,參與社會實踐,打破課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滲透,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全方位育人網路。筆者認為只有從做開放型的現代教師,學開放型的教學內容,建開放型的教學模式等方面入手,才能提高思品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針對性。

更新教育觀念,做開放型的現代教師,扮演欣賞者的角色。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年級的升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參與教學活動的能力也不斷增強。為了充分調動學生自學、自勵的積極性,我逐漸擴大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我對四、五年級的學生,開展了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課前做足準備,上課做課堂上的小組人,並讓學生做小老師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製作的ppt,給同學們講解。雖然開始的他們,顯得稚嫩和生疏,但很快發現學生們對思品的學習興趣卻大大提高了,並從製作課件、上課講課這兩個方面,更深入得了解到了老師的辛苦工作。

把課堂實踐加入到教學環境中來,不是要更多的教學環節,而是要通過幾個環節來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感悟。

國小思品心得體會(2):

國小思想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國小德育大綱>>中規定:“思想品德課是學生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老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老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老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老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偏,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測”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測試,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在課堂上將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們應根據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採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總之,要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平,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統一。每學完一節內容,只要是與學生活學習有關的,作業是讓學生反省自己的得與失。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