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課學習心得

這是我的一堂課的片斷,由於我的教學還停留在“教”理論的層面上,導致沒有完成教學目標。這次“事故”使我認識到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光靠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照搬理論更是行不通的。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中,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學生是最好的驗證官。當你發現學生“有所不適”了,就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好意識,綜合實踐活動課具體實施的過程,內容和形式都是在實踐中動態生成的,只有真正做了,才能找到理論於實踐的 真正結合點。

二、為學生選題搭橋鋪路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題確定是首要階段,要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選出要研究的主題或課題。而每每在這個環境我都大傷腦筋……

第一次上研究性選題課時,我介紹了選題的原則:科學性、興趣性、實踐性、可行性。然後非常民主地告訴學生,尊重他們的個人興趣,讓他們自主徐骯髒探究內容。學生們七嘴八舌的,熱鬧場面前所未有。下課前,黑板上寫滿了題目:《我看二戰》、《ufo之謎》、《金字塔之謎》、《網路遊戲》、《服飾》、《陶藝》……學生選的題目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我不能完全認同他們的課題,像《ufo之謎》、《金字塔之謎》等課題我馬上以“研究困難”為由將之“槍斃”了,學生不高興了:“老師,你不是說選什麼課題都可以嗎?”“老師,我就對金字塔感興趣。”……僵持中,下課鈴響了,我逃離了教室。

經歷是一種財富,只有善於從教學經歷中汲取養料,才能不斷地使自己更快地成長。那節沒有收場的課讓我反思了很久,也促使我更細緻地研究這門學科好關注學生們的實際。等到去年綜合實踐活動課選題是,我就有所準備地走進教室……

“我們很多同學都是來自於農村的,農村作為綜合實踐一個很好的基地,有很多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今天,我們在這裡交流一下你眼中的新農村,或是你所了解的有關新農村的情況。”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紛紛舉手,“我、我”地嚷著,這個選題對於他們來說太熟悉了。讓我感動的是一個叫“王佳輝”的學生不但介紹了他的收集材料,還將剪貼的很多新農村的圖片資料提供給大家看。不管是講的同學,還是聽得同學都很興奮,我看到了我想要創設的情景。交流之後,我開始指導如何選擇課題。學生由於有了前面的興趣和經驗,主題的選擇有了一定的傾向性,而且研究的問題更是具體了,如《農村的變化》、《農村新能源使用的研究》、《農村旅遊資源的開發》等

我很欣喜,不是學生變了,而是我的認識改變了,中學生對各種自然好社會現象具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同時他們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志向,需要有適當的引導和扶持。而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還要受教育資源的局限,所以主題的確定要根據學校、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此,教師要為問題及課題的產生做好充分的鋪墊和引導工作,《走進新農村》這個主題設計的想法就是在我們學校組織學生到靈武中北村參觀後產生的。

三、放手實踐

進入實踐體驗階段,學生要在“做”、“考察”、“探究”中進行活動體驗。這時的學生就像放飛的風箏,在廣闊的社會環境中自由的翱翔,教師既要讓風箏飛得高,又要牽住手中的線。對於學生來說,“實踐體驗階段”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也是面臨困難最多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要深入社會,進行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實踐活動,教師不易調控,學生在困難面前容易退縮,滋生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