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學習法律心得

寒假期間,我給自己制定自學計畫,就是把上學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沽名礎〉重讀一遍。我也這樣做了,而且讀完後感觸頗深。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顧名思義,是闡述關於思想,道德,法律基礎知識的理論性極強的書。通過對本書的學習,使我對思想,道德,法律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關於它們的概念,我在課本上翻了翻,在字典和網上查了查,竟是眾說紛紜啊!其中還找到了幾個我認為有說服力的理解!思想,“是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摘自百度搜尋結果)“道德屬於上層建促的範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們內心信念來維繫,是對人們行為進行善惡評價的心理意識、原則規範和行為活動的總和。”(摘自《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p78)法律,“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階級專政的工具之一。體現統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摘自《現代詞典》)綜合上述的闡述,就不難發現它們的概念都有人們的主觀意識的成分在裡面。究其原因就是他們本來就屬於意識範疇,是源於客觀存在,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映物質,並對物質產生反作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一書中的理論知識可以說是人類幾千年來發展的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長期發展實踐經驗的總結。他們源於實踐,同時也經過了我們的先輩們實踐的檢驗,還必將成為我們新世紀一代作為自身發展以及投身祖國建設的理論武器。這是它們的歷史使命。學習它們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

該書包括緒論、結束語在內總共有十章。它在內容學習的設定上安排合理,適應了當代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接受能力,例如它在每個章節都有導言,以方便學生自學;而且布局合理,全書的布局安排是先從緒論中闡述的大學生的自我認識講起,到第一、二、三章中對當代大學生在思想層面上對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新確立的闡述,到第四、五、六章對當代大學生在道德層面上對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新認識的闡述,到第七、八章中大學生學習法律基礎知識的重要意義以及對我國當前法律體系的闡述,最後便是結束語中提出的對當代大學生的希望以及具體要求!全書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而後又深入淺出;由此可見,編者們在編寫本書過程中花了多么大的心血,寄了多么大的期望!

通過對本書的學習,我認識到了自己以前的許多不足,對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了全新的定位!那就是:立志做一個有文化、有紀律、有理想、有道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並為此而努力奮鬥終生!

法律心得體會當前,我還是一名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培養素質和能力,力求在這三年的大學生活中不斷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為將來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我要腳踏實幹,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問題都務必做到不驕不躁,勇敢向前.........

關於思想道德法律修養之類的書籍,我從國小便開始接觸的.那時這門課程叫做思想品德教育,它結合了國小生理解能力不足以及對感性知識敏感的特點,通過形象生動地描繪一些典型歷史人物故事,對學生產生教化作用.到了中學,這門課程改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向學生介紹一些關於法律,政治,道德,哲學方面的常識,並藉助一些典例分析來幫助學生加以理解掌握以及運用.上到大學,這門課程又改成了”兩課”,而我們最先接觸的兩課教科書便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