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師德手冊學習體會

人都有愛的要求,正在發育成長中的青少年和兒童更需要愛的陽光雨露。一個教師以自己崇高的師愛去溫暖和滋潤學生的心田,滿足他們心理上對愛的需要,就可能在教書育人中獲得豐碩成果。然而,許多事實告訴我們,有的教師雖有著對學生的熱愛,但並不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這就有一個愛的傳導問題,即能否把教師之愛,有效地、正確地傳導給學生,使他們受到感染、感動和感召,以激勵他們進步向上。

烹調最講究“火候”,師愛的傳導講究適時。掌握愛的“火候”,選擇恰當的時機,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應。如期末緊張複習迎考階段,大家都感到很疲勞,班內氣氛沉悶。這時,教師對學生做一些簡短的鼓動和表揚,再說幾句幽默風趣的話,就能提神助興,使班級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如果再安排一些文娛活動,教師主動和學生痛痛快快玩樂一會兒,讓大家暫時鬆弛一下,學生也就自然體會到老師的一片愛心。繼而再同學生的家長打招呼,請家長們改善一伙食,注意營養,關心孩子的休息和睡眠等,教師的情意,學生就會感受得更深了。相反,教師不問學生冷暖,一味加大作業量,只拚命追求高分,學生怎可能體會到師愛呢?再如,學生頂撞或觸犯教師時,如果教師採取“冷處理”,等待時機,曉之以理,學生就能體會到教師的好心;當學生遇到困難或受到挫折,情緒低落,思想苦悶時,教師主動接觸,採取“熱處理”,以教師的一片赤誠,去消融孩子心中的“冰川”,學生自然也會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護。相反,如一遇學生頂撞,教師就火冒三丈說過頭話,採取過頭行動;或在孩子受挫時,教師冷若冰霜,不聞不問,學生怎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愛護呢?可見師愛的傳導,要選擇和抓住恰當的時機。

人在不同的環境下有不同的心境。也就是說,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情況和條件不同,心情就不會一樣。不同的心情下,人們對事物的感受和態度是不一樣的,甚至大相逕庭。學生在心情愉快時,即便聽到不同的意見,甚至批評,也容易接受;而當他們心情沮喪、情緒低落時,就是玩耍娛樂也會懶洋洋的,這就是情緒的作用。師愛的傳導,也應創設相應的環境,使學生在良好愉快的心境下感受和理解教師之愛。

創設環境,有時應選擇恰當的地點。比如學生犯了錯誤,一般害怕進教師的辦公室,更害怕進校長辦公室。和他們談話時,最好選擇一個恰當的地點。可以同孩子在校園裡散步,一邊走一邊交談,氣氛就要平和得多;或把學生請到自己家裡,當小客人接待,然後再談正題,氣氛也會寬鬆許多。談話的地點變了,環境不一樣,學生的心情不同,不僅有利於學生接受教育,還能增進師生的情誼。

創設適當的環境,要從學生自身的情況和條件出發。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特長,因而也就會有不同的要求和願望。如果教師能創造一些滿足並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的條件,使他們的願望得以實現,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學生自然會感受到教師之愛。如讓喜愛足球的學生和足球明星見面,推薦“小科技迷”的作品參加評選,讓有繪畫特長的學生擔任牆報畫刊編輯,請數學尖子任數學課代表等,都能使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愛護和期望。

創設適當環境,還要考慮學生的客觀實際。每個學生的家庭和社區環境各不相同,學生在班級中的“角色”各異,因而在集體中的地位、作用和處境也不相同。情況不同,方法就不能一樣。比如,對於家庭不幸的學生,宜多從生活、思想上關心、照顧,以消除壓力,得到寬慰;對於由於家庭的嬌生慣養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學生,讓他們進行適當的鍛鍊,促其成功並加以表揚;對在同學中受冷遇的學生,創造條件,讓他的能力得以顯示,儘快地取得大家的信任與友愛;而對那些學習好、工作能力強的小幹部,則經常提醒幫助,使其嚴格要求自己,不脫離民眾等等。如果教師把愛的陽光雨露灑在學生進步的“關節”上,自然就會贏得學生的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