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學習材料

艱難的抉擇

只要活一天就要教好書

杜順說:“聽人說我最多能活5年,我的大腦頓時一片空白。一想到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學生,我的內心就如刀割一般。”

“我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只要我活一天,我就要教書,教好書,讓生命更有價值,簡單幹脆地說就是要活出個樣來。我雖然很難把握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放大生命的寬度。”

於是,在出院的第二天,杜順就毅然回到了學校。同事朋友都勸他,別上班了,回家養病算了。可是,杜順從未動搖過,他還固執地認為:“只有講台才是屬於我的舞台。”

不懈的堅持

坐輪椅講課跪著寫教案

杜順所在的村小有30多名學生,僅有4名教師。這樣的情況下,杜順既當班主任,又要兼科任教師。他不僅教語文、數學,還主動兼任了科學、美術等學科的教學。因杜順曾教過除英語以外國小開設的所有學科,所以對他來說,每天上課最大的困難不是教學能力,而是如何進入教室。

1994年,杜順還勉強能行走。可從家到原來的學校僅200米左右的路,他要走上15分鐘,而且記不清摔了多少次。XX年10月初,學校遷到村外,到他家的距離為1.5公里。這段路他騎腳踏車要走上30分鐘,而所謂的騎車,就是靠左腿撐住腳踏車,靠右腿的力量向前滑行。據杜順的妻子講,當時他在前面騎,我在後面推。有時,學生還爭搶著幫我推。記得有幾次雨下得特別大,學生家長就開著四輪車去接杜順下班。到XX年,杜順就不得不靠拐杖支撐著走路,每天由妻子騎著摩托帶他上下班。隨著病情的不斷惡化,XX年,他的雙腿已經不能自動分開了。軀幹以下關節全部僵直,肌肉萎縮加劇,傷口多處腐爛,身體近似z形,只能坐輪椅行動。

由於長期跪在炕上寫教案,杜順的右胳膊肘關節被磨破感染化膿,最後骨頭都露了出來,令人觸目驚心。但是,一想到學生,一想到身為教師的職責,杜順就會充滿幹勁:“教案必須認真寫,敷衍一句話,甚至是一個字,都是愧對我的學生。”

最大的心愿

給村小的孩子辦個書屋

杜順的事跡傳開後,迅速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松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王鐵漢親自到杜順家慰問;長嶺縣副縣長姜再輝多次看望杜順,還送來了輪椅;長嶺縣教育局局長王占祥帶領黨委成員多次到杜順家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入冬送來足夠的燃料煤,兩節期間送來慰問金和大米、白面;長嶺縣各個學校師生也紛紛向杜順伸出了援助之手,特別是長嶺縣實驗國小的領導、師生為杜順老師捐款一萬多元,幫助杜老師家改善生活條件。

面對各界的關注和得到的榮譽,杜順唯一的感覺就是“受之有愧”。他說:“我做的沒有什麼。這些都是一名普通老師應該做的。我和別人不同的,只是身體條件差些!”

對於未來,杜順說:“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只要是我還能說話寫字,我就要堅持上班。因為我放不下我的學生。我會努力,用事實證明自己。”而杜順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給村小的孩子們辦一個書屋,幫助孩子們擴寬知識面,“農村孩子接觸的書籍太少了。我還要買幾張英語光碟在書屋裡給孩子們放,幫他們提高口語水平。”

要求教師在2月25日晚《焦點訪談》之後,觀看“身邊的感動”節目中推出杜順同志先進事跡,看後寫一篇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