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習心得體會

宜賓市五國中  鄧真彬

“為什麼座落於南京市江寧區東山邊郊的竹山中學在學校硬體條件、師資條件和生源條件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能成為老百姓心中的‘金牌’學校?能成為一所教育改革卓有成效的示範學校?能吸引了新加坡、泰國、紐西蘭、北京、廣州、甘肅、安徽、浙江、四川等眾多學校、團體和組織絡繹不絕的參觀學習?”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對高效課堂的追尋,根據中學第五片區的安排,我率領了片區五所學校24名教師不遠千里踏上了探尋之路,來到南京竹山中學進行為期3天半的零距離學習和體驗。我們一行人受到了南京竹山中學領導和教師的熱情接待,通過聆聽講座、交流討論、走進課堂、感受環境、解讀文本等形式切實感受竹山中學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課堂模式、科學研究和文化氛圍。

中學五片區南京竹山中學學習合影

一、先進的教育思想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學校,學校的文化深深烙有校長的思想品位的印記。“校長之靈魂是校長德才識基礎上所構建起的人格品質,靈魂之閃光表現出為一種胸襟、一種境界和價值追求。這種品格、境界、價值的外在呈現即學校的精神風氣,學校的教育質量,並凝結為學校的品位和與形象”。

竹山中學有今天的成就,得益於有一位有境界、有作為的笪鴻山校長,笪校長和他前任們、團隊們,十餘年來,一直矢志不渝辦一種有品性的教育,即,有品位和靈性的教育。這與朱永新教授倡導的“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極為相似。笪校長以“向上”、“仁厚”、“和諧”為心中的“理想教育”作詮釋。“向上”使理想有高度,喻其精神的高標;“仁厚”使理想有了寬度,喻其內涵豐富;“和諧”使理想有了境界,有容乃大。將“發展學生,使學生成才;發展教師,使教師成長;發展學校,使學校成名”作為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將“友善用腦”等先進教育理論與學校的高效課堂改革實踐有機結合,確立了以小組為單位、以學生為主體的“友善用腦”互助合作學習研究課題,積極構建互助合作學習型班集體。學校認為: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最大的友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更加有助於每個學生的成為天生的學習者;互助合作學習,不僅有助於實現高效的教學目標,更加有助於實現高素質的德育目標。為此竹山中學構建了學校的“271”特色課堂模式,開展了互助合作學習型班集體建設,並找到了三條線索:第一、時間線:學校從每周-每月-每學期三個時間點上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比、展示;第二、文化線:構成了“四位一體”的友善學習文化線,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小組文化-學生個體文化;第三、評價線:以三個不同標準來衡量“新三好”,文明之星-學習之星-進步之星,讓學生在不同的評價體系上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二、人本的管理理念

我們第一天中午1:30前就到了學校,除門崗有人外,一眼望去,校園裡、走廊上沒有見一位老師,行政辦公室也是緊閉大門,唯見幾個學生在走廊處走動值班,但整個校園安靜有序,學生都在各自班級里自主學習。這是竹山中學人本管理---學生自主管理的一個縮影。

首先,尊重信任學生,讓學生成為管理的主人。學校對學生實行“五自”發展,即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發展。如,班級規章制度以學生集體討論後再制定,具體可行;學生評語由學生自己寫,小組討論形成評語,個性全面等。其次,尊重信任老師,讓老師成為學校的主人。學校從人“想要公平、想要被尊重、想要變得優秀”的人性出發來制定學校管理制度。在竹山中學幾天的學習中,沒有發現教師們實行坐班制,也沒有發現學校實行簽到制,但總是看到教師們緊張有序的身影,各自做作自己的事情,或交流學生學習情況,或討論教學上的事情,似乎“人人有事乾,事事有人乾”。這是教師們在自由和諧的環境中找到家的感覺,靠自覺、良心、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努力工作。再次,以校長人格魅力凝聚人心。笪校長說:“我們所有的制度的最終目的都不是‘整’老師,而是讓一部分工作態度不端正的老師在這個被選擇的過程中反思、反省,讓他/她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並能加以改變。這其實是一種對老師的教育過程。”這種理念和胸懷使管理者的人品、修養、設計、執行達到和諧共生的境界,這種對“人”的理解、信任、尊重與等待使管理煥發出人性的光輝,成為一種推動學校變革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