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風”在哪裡?

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歸根結底,就是要徹底糾治嚴重阻礙我黨事業的“四風”頑疾。作為與人民民眾“無縫對接”的縣一級,“四風”問題本應“查易藏難”,然而,在實際查找中,卻深感“四風”穿上了“隱身衣”,總體看得見、聽得到、感受得到,具體卻又說不清、道不明、摸不著。

“四風”究竟在哪裡?筆者認為,“四風”就隱身於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中,藏匿於幹部服務民眾的言行舉止中,穿梭於幹事創業的點滴細節中。對症下藥,正本清源,才能剝除“四風”的隱形外套,使作風建設固本培元、返璞歸真。

在工作態度中“祛虛以實”。一直以來,“四風”問題既有刻意為之的主觀性,又有隨波逐流的被動性,兩者之間最突出的共性特點就是對待民眾應付了事、對待工作心不在焉、對待責任視而不見,這是工作態度“虛火過旺”的典型表現。近期中寧縣開展“電視問政”曝光的兩件案例便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一件是城中村垃圾成災,村書記多年“耳聾目盲”不予處理,民眾信訪又遭遇“腸梗阻”;另一件是個別鄉鎮部分地段垃圾箱缺失造成垃圾肆虐,而另一地段垃圾箱卻長期閒置成了擺設。兩個看似簡單的事例,卻清晰照射出形式主義的虛火、高高在上的官氣、甚至是官僚主義的變種,工作態度背後的“四風”一覽無遺。因此,除“四風”、轉作風,首先必須從思想根源上扶正培本,從工作態度上校正糾偏,“祛虛以實”、去偽存真,將民之所需、所急、所願作為問題導向,切實以“實”的態度做實在人、辦實在事、倡務實風,才能讓“四風”頑疾無所遁形。

在便民利民中“去蕪取菁”。走民眾路、辦民眾事、解民眾難,是查找和糾治“四風”頑疾最行之有效的“通衢之道”。然而時下為民辦事中反映的一些現象卻與民眾路線背道而馳。如一些鄉鎮在辦理農村社保、醫保等事務時,條件繁雜、程式冗長、環節眾多,“與民方便”成了為民“添堵”、為己“增負”,折射出一些制度設計的不完善、運行流程的不合理和執行效果的不合意。因此,除“四風”、轉作風,必須用民眾視角換位思考,重新審視辦事方式、流程、條件以及崗位設定、人員調配等,去蕪取菁、去虛存實,進行重構再造和簡約最佳化,這樣政府職能才能“轉”到位,橫亘於乾群之間的“心牆”才能拆除。

在民眾意見中“趨害避利”。當前,一些黨員幹部“官本位”思想依然嚴重,對“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不明就裡,聽慣了“甜言蜜語”,喝不下“苦口良藥”。例如因拆遷補償不到位、保障住房入住難等問題引發的民眾上訪,無不與聽不進民眾意見、辦事不公、不作為、亂作為有關。正所謂“民之所惡,必我之所誤”,民眾不滿意的地方,必有“四風”作祟。因此,除“四風”、轉作風,必須徹底改掉“見民眾就躲、見難事就繞”的惡習,真正扭轉信念動搖、精神懈怠的思想作風,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學風,因循守舊、辦事拖拉的工作作風,道德滑坡、貪圖享受的生活作風,如此,“四風”頑疾才能在民眾的滿意聲中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