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焦裕祿精神:我與焦裕祿精神有多遠

他迎難而上。剛到蘭考縣時,焦裕祿同志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長篇大論,只說了一句話:“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鍊人。請組織上放心,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裡”。這就是他當縣委書記的執政誓言。他經常教育黨員幹部說,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不怕困難,發揚革命精神。他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面對當時蘭考十分嚴重的自然災害,焦裕祿同志沒有被困難所嚇倒,他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基本掌握了水、沙、鹼發生髮展的規律,帶領全縣人民戰天鬥地,創造性地制定了一套簡便、易行、實用而又符合規律的治理“三害”方法。我們現在不少領導甘於做“鴕鳥式的幹部”,看到困難裝瞎子、聽到問題裝聾子,面對困難他們習慣將頭埋進沙里,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工作上討價還價、生活上互相攀比、作風上浮誇虛報、待遇上斤斤計較,等靠要思想嚴重,發展勁頭不足,常以“客觀條件太差、民眾素質太低、人際關係太複雜”為藉口,安於現狀、得過且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他無私奉獻。焦裕祿同志嚴格執行黨紀黨規,從不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和子女、親屬謀取任何好處。他親自起草了《幹部十不準》,規定任何幹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女兒中學畢業後,作為縣委“一把手”的他不搞特殊化,退回許多單位主動送上門的招工表,不顧家人的反對把女兒送到食品廠送醬油。為了鼓勵、培養女兒的自立自強,他還陪體弱嬌小的女兒沿街挑送醬油。妻子生病後去不了幾里外的地方挑水,就在縣委食堂擔了半桶水回家做飯,被他訓斥一頓並退回去,然後他自己又重新去挑水。而我們現在的奉獻精神十分稀缺,少數領導幹部耍特權淋漓盡致:分配住房,選最好的樓層;醫院看病,挑最好的醫生;子女入學,去最好的學校;觀看演出,坐最好的位置;就連手機號、車牌號也要用“最吉祥的數字”。還有雖然打著“逢進必考”的幌子卻人為設定的“蘿蔔招聘”,更有像“我爸是李剛”之類的官二代,就是特權的典型、腐敗的怪胎。

焦裕祿同志在蘭考任職只有一年多時間,卻在全國人民心中凝聚了不朽的豐碑。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公正無私,艱苦樸素;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甘當公僕,忘我工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焦裕祿同志一生的真實寫照。打鐵需要自身硬。在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紀檢監察幹部要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把學習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做到深學、細照、篤行,不圖虛名、不務虛功,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狠剎“四風”,努力當好黨的忠誠衛士、做好民眾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