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焦裕祿精神:實事求是 真心為民

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靈魂。在焦裕祿看來,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既是一種科學精神,也是一種工作作風。他篤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凡事探求就裡,通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掌握髮展規律,作出正確決策。在全國狠剎“單幹風”的時候,焦裕祿也沒有“一刀切”,他同意社員趁閒補空改造鹼地,收入的糧食由社員自己支配,國家不計徵購。不要小看這一點“靈活”,在當時需要何等的膽識!在談“包”色變的年代,焦裕祿推行植樹造林責任制,提出六種承包法,這又需要多大的勇氣!

焦裕祿為什麼不怕吃苦,一定要反反覆覆下基層、到現場?焦裕祿為什麼不怕得罪領導,冒著“扣帽子”的風險,也要尊重實踐、給民眾“留口子”?因為他知道,黨的思想路線與民眾路線是相通的,只有實事求是,才能為民眾辦成實事;因為他堅信,黨除了最廣大人民民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讓民眾過上好日子就是從根本上執行黨的方針政策。

政策通常是根據“頂層設計”和各地實踐總結提煉出來的,還考慮全局綜合平衡因素。我們貫徹上級指示,既不能藉口特殊,擅自變通,無視統一部署;也不能不顧實際情況,生搬硬套,為執行而執行。那種簡單、盲目的“一刀切”,看起來執行得很堅決,實際是最大的怠工,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在我市召開的縣(市、區)委書記焦裕祿精神專題學習座談會上,市委常委、黃巖區委書記陳偉義說了多年前一件因幹部沒有尊重實踐導致民眾損失的事——組織抗台時,按照上級“不死人、少傷人”的指示,要求漁船進港後漁民全部上岸,但遭到船老大抵制,有一位船老大的親戚是機關幹部,當地政府就通過這親戚施壓,讓他上岸。結果,颱風一來,有人值守的漁船沒有大礙,被迫服從命令的漁船則碰撞被毀,船老大怨氣大,那幹部也很內疚。應該說,如何抗台、如何頂風頂浪,船老大比領導幹部有經驗。領導幹部不問計於民,就容易“瞎指揮”。

我們絕大多數領導幹部是想為民眾辦實事的,但也會出現類似良好願望與實際效果不相符、出發點與“目的地”不對稱的現象,如有的單位這個改革決策、那個發展構想,往往想得好,卻推不開,或事與願違,民眾不歡迎。歸根到底是因為不了解實際情況,不了解民眾需求。要說道理,“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唯書、不唯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拜民眾為師、向民眾學習”、“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等,當幹部的都明白,但為什麼落實起來就難?一到關鍵時刻就忘?這裡既有認識問題、水平問題,更有作風問題——抓任務靠臨時突擊,抓發展靠推廣“模式”,根本顧不上“望、聞、問、切”。

新一輪改革,要求越來越高、涉及領域越來越新、複雜性越來越強,更應該通過艱苦細緻的調研,摸清實情、了解需求、探求本質、掌握規律,加強改革的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不走錯路、少走彎路、闖出新路。本報昨天公布了市委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該《決定》提出的改革方案,有些是明確具體的改革措施,有些是方向性、原則性、導向性的要求,市委主要考慮到改革涉及面廣、關聯度高、區域差異性大,需要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和認識的不斷深化再作進一步研究,同時也為基層改革實踐留下探索的空間和餘地。可以說,這“留白”,實際上是“留綠”——留下實事求是、走民眾路線、尊重民眾首創精神的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