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參觀學習心得體會

社會導向型管理模式。這一管理模式可稱為社區居民自治模式,主要是指以社區居民為核心,聯合社區內各種主體組織、機構,共同參與社區事務的管理,實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以瀋陽市社區體制創新——自治性模式為代表。其優點是能夠調動社區內居民廣泛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使社區居民真正成為社區的主人,管理自己的事務,有利於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的形成,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避免了“全能政府”的難以為繼和市場的間或“失效”。此外,從經濟的角度來看,社區居民自治還是一種管理成本較低的一種管理模式;從政治的角度看,社區居民自治有利於推進基層的民主建設,有利於公民的政治參與,有利於造就新一代的公民。不足之處在於,從現階段社區管理實踐看,離開政府的引導,離開法律的規範,社區自治有流於形式、紙上談兵之嫌。

現實中的社區管理往往遵循的是上述三種理論模式的有機整合,以政府為統一領導,根據“政企分開、政社分開、政事分開”的基本原則,發揮各種社區主體分工合作、協調共建的作用。這種綜合社區管理理論包羅萬象,原則性強,大一統的色彩較濃,而社區管理實務特別要求可操作性,這必然要求更加貼近社區管理實務,更有效地指導社區管理實踐的社區管理中介理論的產生。

二、杭州市現有的先進社區管理模式與長沙市社區管理模式的對比

1、杭州下城模式

杭州下城模式是杭州市下城區大膽探索政府推動力、社區自治力、社會參與力、市場運作力等“四力合一”發展路子所形成的社區建設模式。

在加大政府推動力方面,下城區在指導委員會下設7個工作委員會,負責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組織落實工作指導和業務服務等;規劃落實,XX年以來在部門、街道、社區三個層面建立了考核評估體系,有效地促進社區建設的深入開展,還把社區建設作為全區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列入財政預算。強化社區自治力,進行體制改革調整社區分配,每個社區建立社區黨總支等組織,轉變思路及時開展“減負”工作,下放權力到社區,由民主選舉產生工作人員,最佳化年齡和文化結構。下城區還做到了黨員幹部起帶頭作用,單位與居民共同參與社區創建工作,增強了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凝聚了社會參與力。正因如此,下城區才能更好地發揮市場運作力,實行“社區服務網點證書”制度,促進社區網點的新發展,採用股份制等形式,大力培育社區中介組織,使社區事務社會化。

下城區的社區建設已初見成效,確立了社區建設運作的新模式,促進城區、街道辦事處更好地發揮綜合協調作用,突出社區自治功能的有效發揮,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促進社區建設事業多元投入格局;形成了社區建設工作的新合力,把各方力量調動起來,把各方力量組織起來,利用社區資源調動社區參與力,促進社區建設;推進了社區硬體建設的新發展,強化了社區的功能,使之具有了基本保障、管理協調和社會穩定三大功能,受到胡景濤同志的肯定。

2、杭州上城規範化運作模式

杭州市上城區自1999年被確定為“浙江省社區建設實驗區”以來,按照中辦、國辦[XX]23號檔案,提出“規範運作、整體推進、重點突出”的總體思路和黨的xx大關於“規範有序”的建設精神而形成的創造性社區建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