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行政許可法的體會心得

三是要明確人大對行政許可法監督的方法和手段

1、要明確監督對象。人大對行政許可行為的監督對象應是具有行政許可權的行政機關或由行政機關授權實施行政許可行為的有關事業單位和組織。《行政許可法》給這些行政機關授予了行政許可權,如果我們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不加強監督,僅靠行政機關的上級監督是不夠的,就有可能出現違法許可行為。因為長期以來,行政許可行為未能有效的規範,現在《行政許可法》對許可行為進行了規範,必然限制一些行政部門的小集團利益,他們有可能採取變通手段,謀取部門的利益,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被許可人的利益。因此,人大及其常委會必須加強對這些行政部門的行政許可行為的監督,督促他們依法實施行政許可權。

2、要找準薄弱環節。人大必須找準行政許可行為有可能出現重大失誤的薄弱環節,從而實施有效的監督。行政許可程式是規範行政許可行為,防止濫用權力,保證正確行使權力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最易出現問題的環節。法律在這方面雖然作出了明確規定,但由於長期以來,行政許可存在著重實體、輕程式的弊端。在今後的行政許可中,也會不可避免地重複過去的錯誤。這就需要我們常委會加大對行政許可程式的監督力度,防止一些行政審批中出現多頭審批、暗箱操作等現象的發生,確實保護被許可人的合法權益,提高行政機關的辦事效率。

3、要把握監督重點。人大及要加強行政機關對特許事項的監督力度,這是監督的重點。所謂特許事項主要是指有限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有限公共資源的配置、直接關係公共利益的壟斷性企業的市場準入等需要賦予特定權利的事項。這些事項的許可,行政機關審批給誰,誰就會獲得較大的利益。如果不加強這些特許事項的監督,難免會出現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的現象。人大加強對特許事項的監督檢查,我想必要時應提前介入,把監督關口前移,實行事中監督,以防止暗箱操作,保證整個許可程式的公開、公平和公正,實現有限公共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切實保護和維護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促進本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4、要完善監督方式。人大要採取多種方式,加強對行政許可行為的監督。一是通過聽取市政府有關行政許可工作情況報告,全面了解行政許可情況,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建議,促使依法許可;二是開展《行政許可法》執法情況的調查和檢查,及時發現和督促行政機關自行糾正行政許可中的違法行為;三是實行特許事項的備案審查制度。對涉及本地特別許可的重大事項,行政機關在許可前,應將有關許可事項的決定等材料報本級人大常委會審查備案,保證其許可行為的合法有效,防止因許可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