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與我的成長

有幸於xx年10月18日開始了“國培計畫”國中語文班的學習,收穫頗豐,感受良多。

“國培”充實了我的生活。

以往,在學校完成繁重的教學工作,回家相夫教子忙家務,兩點一線的重複構成了我生活的全部。自從開始國培,心裡又多了一份牽掛。每天聆聽教育專家們的講座,豐富著自己的思想;觀看名家講課視頻,折服於他們隨意閒適的教學流程中折射出來的教學智慧,博取著行家們的教學技巧;每天惦記著同仁們新的貼子,生怕錯過每一篇睿智的呈現,生怕錯過每句出於肺腑的良言;每天全新地演繹著自己的教學思維,展現著自己平常而獨特的思想結晶。累得不亦樂乎,忙得不亦樂乎,但是我感到了充實,感到了快樂。

“國培”促使我反思過往的教學。

以往我也要進行反思,但更多的是沿著考試評價的軌跡,反思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全面, 所教的內容是不是考試要涉及的,教學內容的呈現是否合理,很少去想其他的問題,諸如,學生在我的課堂上快樂嗎?學生真正學到他們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了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錘鍊和提升了嗎?聽了專家的講座,看了名師的視頻講課,我忽然明白了許多。

以往在教學中也曾有意地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但一陣子的嘗試沒有什麼效果的時候,往往就開始懈怠,不能堅持。通過國培,我更加懂得了學生的知識不是由教師灌輸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獲得的,學習就是一種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在發現中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要想讓學生主動學習,會學習,有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就要在課堂上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也就是“授之以漁”,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育學家葉聖陶則強調:“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這一切都告訴我們:學生必須是學習的主動參與者而決不是被動接受者,作為教師,就必須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態,把自己融化到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行列中,否則學生的學習就永遠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樓閣。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語文教學到底應該教什麼?以前也無數次的思考過。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也不斷地進行改革,可是還是事與願違。想想在語文平日的課堂里,學生的錯別字不見少,語句仍然不通,文章不會讀,作文不會寫,原因何在?我想可能是我們的語文教學的內容有偏離。為了最終的評價,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講授一篇課文,無論是滔滔不絕地“分析”,還是狂轟濫炸地“提問”,教學的著重點都放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什麼劃分結構、歸納段意、總結中心思想及寫作特點等,內容繁多,面面俱到,一篇課文恨不得放到嘴裡先嚼個稀爛,然後再吐出來一口一口地餵給學生,把語文課上成“告知”課,學生只須記住就是了。而忽略了語文字詞句的教學,而脫離了字詞句的教學,語文教學就成了空談,一堂一堂的空談,學生的水平如何提高?語文既然是工具,就應該教會學生最基本的字詞,教會學生從句子中體會語文作品的美,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學生去讀,老師加以點撥,而不是說教。  語文應該少一點說教,多一點實實在在的東西。

“國培”啟發了我新的思考

一、做一個求知的語文人。

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則需要大大提高語文教師的語文素養。如何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閱讀專業書籍當然是必要的。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基本的語文專業知識,其次還應該學習相關的學科知識。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必然與其他學科發生聯繫,教師具備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有益於增強語文教學效果,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使語文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往往對課外知識很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語文教師只局限於教材而不適當拓寬,學生學得索然寡味,效果自然好不到哪裡去。要提高文學素養,要拓寬文化視野,還得“要像蜜蜂采蜜一樣雜采眾家”,多看“閒書”,除了經典名著外,語文老師還應該讀精的、新的、富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當代優秀作品,凡是學生應該讀的、適合學生讀的、學生喜歡讀的,教師都必須讀。只有“博觀而約取”,才能釀造最香最甜的蜜,“厚積而薄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語文老師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造就“學識寬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帶領學生在語文的大海里自由遨遊,從平庸走向傑出。二、做一個真實的語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