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永遠是年輕”——國培研修學習體會

開發區教研室  雷玉芳

xx年8月13日—19日在開發區管委的高度重視下,在教育管理中心王梅局長的精心安排下,開發區中國小名師工作室的全體成員參加了北師大高級研修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了國家重量級的一些專家給我們授課。如國內外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張梅玲教授;資深教育家、國家教育部原基礎教育司王文湛司長;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國家教育部中國小教材審查委員會審查委員吳正憲老師……這些專家的頭銜足以說明他們的分量。

專家的一場又一場報告高屋建瓴、哲思宏遠,從理論到實踐為我們解決當前教學中的很多困惑,分析中肯,絲絲入扣,由淺及深,引人入勝,令我們與會老師都有醍醐灌頂之感。我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課桌前認真聆聽著、記錄著、思考著。突然,腦海中冒出這樣一句話“文化人永遠是年輕”。這是我從這些專家們身上所切實感受到的。中科院博導張梅玲教授已年過七旬,但她卻風采依舊,青春永駐;六十多歲的可以被稱為老人的高金英老師在講台上仍是那樣的意氣風發、激情飛揚,仍從事著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已七十三歲高齡的原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國家督學、北師大教育管理學院兼職教授王文湛司長,半天的講座沒有課件,沒有講稿,沒有重複的一句話,但卻深入人心、發人深思……我驚嘆著專家們的超強精力和超人記憶力!他們何來這么大的精神頭?!我總結了一下,專家們的“年輕”源於以下原因:

一、讀書能夠滋養生命,燦爛容顏。

“文化人”都是好讀書之人。這些專家們哪一個不是嗜書如命?!不讀書,他們怎能張嘴就能說出上千個段子,說出上千個笑話?!不讀書,他們怎能做到把國家教育綱要爛熟於心,分析的頭頭是道?!不讀書,他們怎會知道國內外的那么多的教育故事?!……

張梅玲教授告訴我們“書是智慧的海洋、書是甘甜的泉水、書是進步的階梯、書是重要的精神食糧。讀書是一種享受,它讓你生活更精彩。”高金英老師在報告中也講到我們“讀書與交高人是人生的兩大要事。”也有人說:書籍是最好的美容品。

是的,在書中獲取精神上的愉悅,尋找生活上的快樂,在快樂中學到知識,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讓自己散發出由內而外的美。“學習改變容顏,讀書造就人生”,我告訴自己既要成為一位博覽群書的“雜家”,又要成為一位熟讀本專業書籍的專家。這樣,有文化才有底蘊,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在課堂上才有靈氣,有了靈氣才有自己獨特靈動的美。

讀書能夠滋養生命,燦爛容顏。讀書乃靈丹妙藥,常服之用之,便可長生不老,願以此藥與諸君共享之。

二、心懷崇高理想能夠煥發精神,永葆青春。

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終是專家們人保持青春本色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背棄了理想信念,一個人的事業生命也就終止了;淡化理想信念,一個人就會落後於時代前進的步伐。堅定理想信念,是我們所有人的終生追求,更需付出畢生的努力。 “做學問”是這些專家們的生命姿態  。“做學問”也應是我們每一位教育者的生命姿態。高金英老師在報告中指出:“今天的教師需要的是一股靜氣。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 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

真正坐下來做學問,最首先要做的應是傳承漢民族傳統教育的精髓,在傳承中有創新,在傳承中吸收並能消化外國教育精化。然後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即靈動飛揚的個性和獨到超凡的見解。因為教師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是靈魂塑造者,是課程的開發者,是掌握自身專業發展命運的人,是反思和探究的主體。其次還需要自己的精神營養豐富。而精神的豐富來源於讀書。作為教師,不僅博覽群書,還應“術業有專攻”。

真正坐下來做學問,還要沉潛下來。面對日益浮躁功利的社會,教師真的要靜下心來,認真讀書,認真做事。有了寧靜心態,你就能抵住外物的誘惑,擺脫虛榮的惑亂;你就能忽略物質生活的享受,而重視精神生命的升華。

教師是一個青春永駐的職業,教師眼中心中永遠都是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青少年。所以說做學問應是每一位教育者永恆的生命姿態。

三、堅守科研能夠沐浴快樂,享受幸福。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幸福快樂會使人健康,從而產生延年益壽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