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代會精神體會

以人為本的新要求,揭示了和諧城市建設的核心內涵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是和諧城市建設的核心。《報告》牢牢把握人民群眾的新要求,適時調整城市發展的目標取向,突出人的主體地位,立足於解決為誰發展、靠誰發展、怎樣發展這一根本問題,把實現人的自我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與社會和諧和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滲透到城市發展的各項戰略部署和工作任務中,體現了城市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辯證統一。

提昇人的素質,致力於人的自我和諧。人是社會的細胞,沒有人的自我和諧,就不會有社會的和諧肌體。人的自我和諧是城市和諧的根本。《報告》堅持和諧發展理念,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城市發展的核心,提出努力為每一位居民提供更加充分的發展條件,不斷提高人的文明素質。這既突出了人的社會主體作用,又符合城市發展的目標取向,指明了構建和諧城市的正確路徑。『世間萬物人為靈,天地之間人為本』。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的存在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首要前提。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既是一個自然生命體,也是一個社會存在。人的生存與發展既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社會發展的目的。從心理學角度看,人對自我的認識與看法跟實際表現越一致,其基本需要的滿足層次越協調,自我也就越和諧。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是人實現自我和諧的必由之路。100多年前馬克思曾預言,未來社會的財富標準不是勞動的消耗而是組成社會的個人能力和素質的發展。《報告》著眼於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健康素質,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落實到和諧城市建設的各個環節。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方面,強調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積極培育文明道德風尚,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質,抓住了實現人的自身和諧的根本;在提高人的科學文化素質方面,提出加大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資源,實施素質教育,強化了教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自身和諧中的功能;在提高人的健康素質方面,提出要深化醫療衛生改革,加強預防性健康服務,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不斷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強調了健康是實現人的自身和諧的基礎。這一切,不僅傾注了對人民群眾人文化、人本化和人性化的關懷,而且反映了對和諧城市核心內涵的準確把握、對城市發展取向的理性思考,有利於激發人的發展潛能,提昇人的文明素質,引導人民群眾以健康的心理、健全的心智、積極的心態投身於和諧哈爾濱的建設。

倡導誠實守信,追求人與人的和諧。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城市和諧的基礎,誠信是人際和諧的紐帶。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政無信不威。誠信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內耗和摩擦,降低社會運行成本,使全體社會成員真誠相待、和睦相處。《報告》提出,要創建『誠信哈爾濱』,培育良好道德風尚,建立和諧人際關係。這不僅是改善人際交往,形成和諧社會風尚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提昇社會文明程度、構建和諧哈爾濱的必然選擇。在日常生活中,誠信是人應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質,是為人處事的道德起點。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不誠實守信,缺乏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就會在社會上孤鄰寡朋,四處碰壁。創建『誠信哈爾濱』,就要通過加強城鄉思想教育陣地建設,提高廣大市民思想道德素質,倡導誠心、誠意、誠懇、誠摯的為人之道,讓信任、信賴、信用、信義成為人與人交往的準則。在商務活動中,誠信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道德基礎,是一切職業道德的根基和本原。當前,一些人誠信意識淡漠,一味追逐私利,造成信譽低下、信用缺失、信任危機,嚴重影響了經濟秩序,損害了正常的人際關係。創建『誠信哈爾濱』,就要大力強化信用體系,提昇社會信用水平,牢固樹立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信用觀念,著力解決不講信用、違規操作、欺詐造假等問題,在人與人之間真正建立起真誠相待、童叟無欺、互贏互惠的新型關係。在政務工作中,政府誠信是取信於民的基礎。政無信必頹。創建『誠信哈爾濱』,就是要通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用『言必信、行必果』的誠信服務,樹立誠信政府的良好形象,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以黨群和諧、乾群和諧推動全社會的人際和諧。誠信是凝聚力,誠信是生產力,誠信是政府的公信力。創建『誠信哈爾濱』,關鍵在人。只要把誠實守信的道德準則內化為全體市民的操行信念,付諸於人際交往的和諧實踐,揚誠信之旗,倡誠信之德,真正做到仰天不愧於天,俯地不負於地,就能夠在全社會建立起知榮辱、重諾言、守信用的和諧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