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本人1999年參加工作,在碌碌無為中度過了xx年。真正開始有意義的讀書還是從xx年學校申報市級科研課題開始。從那時候以後,我便對讀書有了自己的體悟,從中汲取營養。像學校征訂的各種雜誌:《遼寧教育》、《中國小教學研究》、《中學政史地》、《班主任》、《現代教育管理》、《課堂內外·教師》等;本地刊物像《清原教育研究》、《撫順教育》等;自己訂購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再有就是閱讀各類書籍,包括本學科的和通識性的。

xx年1月,我從一位朋友手中借到了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個假期,沒讀多少,把建議的前20條勉強讀完了。結合每條建議寫下了2萬餘字的讀書筆記

春季開學,根據學校調整,我又有了新的工作崗位——德育主任。可以說xx年的上半年基本上沒讀什麼書,我花了大量精力去適應自己新的角色。只寫下了一些德育手記和案例,但總感覺時間緊張。讀書少了很多。10月份以後,我終於不再為自己沒有時間而開托。堅持每天清晨3點起來閱讀、思考和寫作。我要儘快完成我的讀書計畫。到今天,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閱讀已讀完近一半。在這裡節選我的一部分點滴體會與大家分享,一起共同成長。

作為班主任,感覺最頭疼的就是後進生的轉化和教育工作。我建議您讀讀第六條建議“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我把我的一點感悟與大家分享。對於智力問題造成的後進生,我看不是補課所能解決的!我認為補課是“有錢人的遊戲”和“造就有錢人的遊戲”。蘇老認為“補課”是什麼?就是“讓學生學會在課堂上沒有掌握的教材。”眼下的“補課”無外乎兩種:一是特長生,各種特長班;二是知識性,以升學為目的,通過補課,提升應試本領,拿到高層象牙塔的入場券。於是“闊佬們”開始為孩子們打造理想,不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開始了瘋狂的有錢人的競技活動。以知識性為主的補課,好在是認識到了讀書還是有用的。但被那些“被造就的有錢人”找到了致富門路,他們在課堂上輕描淡寫,為課後的“補課”埋下伏筆。

教育的本質在於喚醒!後進生一旦被喚醒,他們是很有可能變成“後勁生”的。他們的潛力一旦被開發出來,是難以想像的!讓我們用良知去喚醒可愛的學生吧!

蘇老關於做好後進生工作的最好的途徑就是閱讀。這裡由於時間關係,我不做贅述。就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句話:讀書有三種結果‘一是為你戴上近視鏡;二是為你戴上望遠鏡;三是為你戴上顯微鏡’。

接下來,我談談對第八條建議“關於獲取知識”的理解。首先一定要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一種思考活動。就是我們先人說的“學貴有疑”。用我的話來理解就是備課時,多給學生留白,讓學生有自己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而給學生的留白處,恰恰是教師精確備課所產生的。

如何讓學生產生疑問?“蘇老”的建議主要是從“講”與“不講”談起的。那就是要根據學情的不同,“該細講時就細講啊,準確把握我的課堂啊!啊哈伊兒、伊兒喲喂,該不講時就不講啊,不把學生放一旁啊!”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替代學生思考和疑問,而是幫助他們做好思考和疑問的短板,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更多的知識。這才是學習,用知識獲取知識!

有效教學和高效課堂始終是每位教育人的永恆追求。建議大家看看第十一條“思考教材是上課的一個階段”。這裡我還是談談課堂教學效率吧。新課改以來,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課堂教學效率的追求。一時間出現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10+35”等模式;循環大課堂等等;以探究有效教學模式為主的有效課堂、或是探究以高效教學模式為主的高效課堂的文章屢見各種雜誌、報刊。究其實質無外乎本著新課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做出的有益嘗試。

有效也罷、高效也罷,要我看,就是在時間上下功夫。只要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大,就是有效的、甚至是效率高的。就像“蘇老”所說的:“請你毫不猶豫地在每節課上儘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這些時間會得到百倍的補償。”當我們的課堂45分鐘發揮了最大的效益,這種補償不是補多長時間的課所能換來的!讓有償補課能走多遠走多遠吧!

最近幾年,經常感嘆:我國的教育始終是以前蘇聯的教育為藍本的,但是為什麼沒有走出模仿的陰影,甚至是模仿的也不像呢!之所以這么說,通過《給教師的建議》的第20條:不要讓能力和知識關係失調,就有了清晰的答案。按照“蘇老”的建議,他認為:“學生還沒有具備作為掌握知識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師已經把源源不斷的新知識硬塞給他;快點掌握,別偷懶!”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厭學現象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