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低年級隨文識字與閱讀》學習體會

今天上午,我區教研室高主任組織了關於“國小低年級隨文識字與閱讀”的培訓。我覺得高主任說出了現在大多數低年級教學的一種現象,現結合自己的經驗和體會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了識字教學在語文教學的重要地位,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至二年級的教學重點”,強調了學生識字興趣和習慣的培養和自主識字能力的形成,將“識”和“寫”要求分開,以“多認少寫”為原則將生字分為一類字和二類字,目的是減輕學生寫的難度,騰出時間多認字,以便儘早的憑藉漢字進行閱讀。

由此可見,一、二年級語文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在教學中要明確學文和識字的關係,將兩者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不要分開進行,要同時進行,要充分發揮文本的作用。

然而就在我們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卻不能把這些綜合起來,只是為了識字而識字,為了寫字而寫字。多數都在重複這樣的模式:讀文、勾畫生字、再讀字詞、再讀文,這樣反覆的機械式的讓學生識字,這與我們的課標要求不相符合。

在培訓中,高主任說過“低年級不讓學生課前預習,這些任務要在課上由教師帶領完成。”這一點很重要,預習就是要學生知道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再對照生字表,把要求認識的與自己不認識的相互對照,明確本課書學習中,要求認識哪些字。然後,藉助漢語拼音,反覆讀誦。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讀要認識的字,把識字方法放在讀懂課文中,用“學習漢字,了解字義,結合課文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的方式,來幫助讀懂課文。

這裡,識字,理解詞語(結合句子理解詞語意思),是目標,很有效的落實——讀到哪裡,遇到要認的字,要學的詞語,就學到哪裡,識字任務、詞語教學任務很好的完成;同時,識字、理解詞語又是手段,識了字,結合課文句子理解了詞語的意思,然後讀課文,也就讀懂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識字、理解詞語、讀懂句子和段落,融合在“讀懂”這樣的一個線索下來的教學環境之中,學生明白了,讀懂課文,得識字,得讀懂詞語才行,這就是“識字、理解詞語”的意義,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的“意義”,在學習背景中發生的“意義”。

另外,我覺得還要有意識的讓學生知道和讀懂,文中這裡為什麼要用這個字,而不是其他字,同時也在培養學生對同音字、形近字的區別和運用,能更好有助於學生的閱讀理解。

高主任總結的《五步教學法》,也是非常有針對性和實用的,下面與大家分享一下:

1、帶領學生讀準字詞音

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課文,或者直接讀課文,圈畫出自己原來不認識的漢字,了解讀音,在對照課後的生字表(要求認識的漢字表),把要求認識的與自己不認識的相互對照,明確本課書學習中,要求認識哪些字。然後,藉助漢語拼音,反覆讀誦。

2、帶領學生文中辨義理

學生會認要求認的漢字之後,請學生把生字和詞語放到課文當中,隨文了解字義、詞義,再讓學生反覆讀誦課文,把課文讀熟,在此基礎上,分段落(或小節)讀課文,要求認識漢字的字義。精選一些漢字,引導學生做“字理”分析,使“字理、字義、詞義讀懂句子”的教學成為一個整體,相得益彰。

3、朗讀悟情感

低年級的“課文”,一般都淺顯易懂。學生讀懂了詞語的意思,大致就能讀懂句子的意思,文章內容大致也就讀懂了。所以,在以後的低年級課文教學中,我不會再“深挖思想”,要更多地學生反覆朗讀這些詞語和所在的句子,然後對全文的各個部分進行梳理,讓學生依據條件,用推想、聯想的方式,來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或梳理出關鍵字語和句子,進行賞析,體會,通過朗讀,體會詞句運用的精妙,朗讀,深入體會感情。

4、多法記字形

抓住重點字作指導,組織學生分析字的間架結構,指導學生在田字格內書寫。書寫遍數不宜多,強調漢字在田字格內的的位置,強調筆順筆畫要求,標準是寫“好”。 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書寫過程中的問題,做矯正性指導。

5、組詞擴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