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活動體會:寒假回來話實踐

而在離開學還有一段時間裡,做了自己在寒假裡的第二次社會實踐:我當了一次售貨員。我們學行銷專業的也就是去做銷售,本來心裡構想的面對顧客要微笑,然後利用所學的那些《消費心理學》、《公共關係學》裡面的知識去套用於實際,但這也只是構想,等自己親身去體驗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夢想和現實的差距是多么的離譜。做的是零售,所以顧客也比較多,可以說是薄利多銷。記得在一次銷售過程中,由於顧客買的東西比較多,等賣完東西時顧客看了我一眼,我也同樣用疑惑的眼神對視著,等待了兩秒多鍾,他說:“我需要一個塑膠袋!”這時的我,突然有一種不適應的感覺,是自己的服務不周到,更是自己想的太少,沒有急顧客之所急。如是在日後也出現這樣的毛病,豈不是失去了一大批的顧客源?這是我對那件事情後自己的感悟,也是對日後工作時對自己的警示。應該為顧客多想,因為顧客就是上帝!還有一次由於顧客比較多,找零時,顧客買了1.5元的物品,給了我5元,我想的找3.5元時,顧客突然給了我5角,當時我便不知所措了,其實也蠻可笑的,只是小小的加了五角,我便不知道找顧客多少錢,我慌張了幾秒。最後總算草草收尾。也許是我的第一次面對零售,也許是我對自己沒有自信,但這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們可能在日後面臨更多的複雜的情形,需要我們更加冷靜的去思考,但這些的前提,便是我們的基礎知識很紮實,不要到那時才懂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

社會實踐活動體會3:寒假回來話實踐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許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級欺壓、責備下級是不可避免的。雖然事實如此,但這也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它讓我明白到別人批評你或是你聽取他人的意見時,一定要心平氣和,只有這樣才能表示你在誠心聽他說話。雖然被批評是很難受的,而且要明確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們的批評。因為這樣才能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為以後的成功鋪路。我們要學會從那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這才是我所應該做的。

我也從工作中學習到了人際交往和待人處事的技巧。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價值。人往往是很執著的。可是如果你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那么你一定會交得到很多朋友。對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計較,不可強求對方付出與你對等的真情,要知道給予比獲得更令人開心。不論做是事情,都必須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成功要有信心,要學會和周圍的人溝通思想、關心別人、支持別人。

打工的日子,有喜有憂,有歡樂,也有苦累,也許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過這種感覺,但總的來說,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邁向社會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憶的。現在想來,二十四天的打工生活,我收穫還是蠻大的。我所學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學校里無法體會的,這也算是我的一分財富吧。

現今,在人才市場上大學生已不是什麼“搶手貨”,而在每個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中,幾乎都要求有工作經驗。所以,大學生不僅僅要有理論知識,工作經驗的積累對將來找工作也同樣重要。事情很簡單,同等學歷去應聘一份工作,公司當然更看重個人的相關工作經驗。

就業環境的不容樂觀,競爭形式的日趨激烈,面對憂慮和壓力,於是就有了像我一樣的在校大學生選擇了寒期打工。寒假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月,但是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卻可以體 會一下工作的辛苦,鍛鍊一下意志品質,同時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這些經驗是一個大學生所擁有的“無形資產”,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它們的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大學生除了學習書本知識,還需要參加社會實踐。因為很多的大學生都清醒得知道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的人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大學生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鞏固所學的理論,增長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因為知識要轉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實踐的經驗和鍛鍊。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新月異的社會,我覺得大學生應該轉變觀念,不要簡單地把暑期打工作為掙錢或者是積累社會經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藉機培養自己的創業和社會實踐能力。

現在的招聘單位越來越看重大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作為一名大學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應該把握所有的機會,正確衡量自己,充分發揮所長,以便進入社會後可以儘快走上軌道。

除了工作中我學到很多很多在學習中無法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外,在我看來,我收穫最大的是,我變得很開朗很自信。以前在人群里,我膽小得幾乎寧願縮在角落裡,希望沒人能注意到我。而這一次,在我們的小組會議里,我變得很自信,我勇於在大家面前表達我的看法,勇於向組長提出建議。更有甚者,在每一次活動中,我都踴躍參加,表現相當積極。組員居然不相信我之前會是一個相當內向的人。我覺得,這次社會服務活動給我最多的是,讓我自己有了很大的改變,而且這個改變,是我之前都一直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