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觀後感(5篇)

篇一

11月19日,縣委組織部組織各鄉鎮、場主要領導人,三套班子領導,以及全體大學生村官觀看影片《第一書記》。

大學時期就對第一書記沈浩的英雄事跡有所耳聞,但當自己成為一名真正的村官來觀看這部影片時,感觸頗多。在影片裡,我看到了他處處為小崗農民著想的一顆比金子更耀眼,比太陽更火熱的心,捨棄了能夠陪伴老母與妻女共同在大都市的安逸生活,一個人毅然決然來到窮鄉僻壤的小崗。起初農民不認同他,當他是來“鍍金”的,可是他一口就講出了村民的名字,道出種麥的時節時,人們都愕然了,但是大家仍然都不相信這樣的書記能待的久,可是,從修路到要回鏟車,引入企業,幫扶村民,直至最後花了四十分鐘搭起了天橋,人們相信他了,所以從第一個三年結束後的幾百個紅手印開始,樸實的農民一再,一再地挽留他,這樣好的書記,勤勤懇懇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奉獻了自己。

影片最後,長桌搭起的年夜飯桌深深地感動了我。那個特定的電影場景,一直印在我的腦海里。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沈浩就像是一枚溫潤的玉石,給了我許久都不曾擁有的溫馨和感動。

篇二

一直忙著工地上的事情,一直忙著排練,一直忙著。。。都忘了多久沒有寫日誌了,那先來寫寫一個星期前看的第一書記的感想吧。

剛看片頭就跟同事講,這部片子肯定很好看,因為他有強大的演員陣容和貼近我們生活的故事,其實第一書記和我們大學生村官的經歷很像,同樣的三年,同樣會被人說我們是花瓶,同樣有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知道從電影的什麼時候起,我一直在流淚,感動和辛酸充斥著我的心,特別是那個老奶奶為兒子移墳的時候,眼淚像斷了線的弦。到電影結束,從第一書記身上學到很多,用心最重要,吃虧是福。

篇三

在縣委文化藝術中心組織我們收看了電影《第一書記》,看完《第一書記》後,感觸頗多, 作為一名農村的第一書記,沈浩書記是優秀的,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沈浩同志之所以值得我們學習是因為他的無私奉獻,他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沈浩書記不僅僅是小崗村的第一書記,也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第一書記,是我們去學習的榜樣,也許我們注定不會像沈浩書記一樣出色,一樣優秀。但是,我們還是要向沈浩書記一樣,努力工作,心中時刻把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悲痛化作萬腔淚,第一書記走了,卻也留給了我無盡的崇敬,懷念第一書記,小崗百姓永遠想念你,全國人民敬重你,沈書記,一路好走,向你致敬!

篇四

沈浩的事跡被搬上了熒幕,懷著萬分感動和期待的心情觀看了這部影片。

影片根據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的真實事跡改編而成。影片真實地再現了原本在安徽省財政廳工作的沈浩,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到小崗村擔任“第一書記”,讓百廢待興的小崗村重現輝煌,最終因心臟病發作,犧牲在工作第一線的先進事跡。

xx年,在省財政廳工作的沈浩,回響國家號召,勸服母親妻子和女兒,離開工作了18年的機關,走下基層,走進了貧困的小崗村。進入工作後,沈浩面對村民的質疑,面對“鍍金”的說法,沒有解釋,他只想用實際行動告訴村民。工作中,沈浩頂住壓力,解決了集體財產被長期侵占的難題;他爭取來修路資金,動員小崗人自己動手,既增加村民的收入,也喚起了集體榮譽感;他奔波於鐵道部和上海之間,為村民爭取到了寶貴的45分鐘時間,在繁忙的京滬線上架起了小崗村期盼了三十年的“天路”。面對村民楊德祿的報復,他選擇的是以德服人,以理服人;面對五保戶的時候,他將妻子買的奶羊送給了更需要的吳奶奶;面對屋漏又逢連夜雨的村民,他冒著暴雨將村民接到村部避風雨,事後積極爭取到寶貴的修房資金給村民。第一任期到了,小崗人按下紅手印,留下了他們心中的好書記;很快,第二個任期又到了,小崗人再次按下手印,接著又是第三次。xx年11月6日的早晨,房東杏花像往常一樣給沈浩書記送早飯,發現他已病逝在居住了6年的小屋裡。小崗人傷心欲絕,他們第四次按下紅手印,把沈浩的骨灰留在了小崗村。

影片結束了,片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掌聲是送給沈浩的,是送給這個為新農村事業,為小崗村村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書記的。影片給我的震撼和觸動很大,身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應該像沈浩書記一樣做到紮根於民眾,老老實實做人,乾乾淨淨做事,他用實際行動,真正做到了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沈浩書記為榜樣,做好在基層的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