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四個全面的學習心得

四個全面學習心得一

大國復興需要思想引領。黨的十八大以來,xx總書記在治國理政中,特別注重思想的力量,尤其注重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分析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難題和問題,深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

實際上,一個民族要復興,沒有高瞻遠矚和深思熟慮的戰略布局幾乎是不可能的。十八大以來,xx總書記立足歷史和時代的高度,科學判定當代中國發展的歷史方位和世界發展形勢,精準把握時代精神,堅持“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以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謀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根本上是運用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主要是堅持歷史發展規律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統一。

一段時期以來,西方對中國有一種誤解和誤判,認為中國的成功,對內主要靠“摸著石頭過河”,對外主要靠“搭全球化便車”,由於缺乏自身明確的“頂層設計”與“價值觀特質”,因此中國的成功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和不可持續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有力地回擊了這種誤解和誤判,它表明中國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基礎上逐漸形成“價值自覺”和“價值自信”,將有力推動從“物質中國”和“經濟中國”走向“精神中國”和“價值中國”。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中國實際、總結中國經驗、針對中國問題。概括起來當前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總量領先下的人均落後,先富起來之後的共富挑戰,資源環境約束下的轉型壓力,創新能力與發展需求脫節,國內外安全風險疊加交織,治理現代化目標任重道遠。破解“中國問題”既要堅持歷史發展規律,科學發展,又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順勢而為。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合了“歷史視野”(過去、現在、未來)、“政治視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維護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尋求最大公約數)和“世界視野”(中國機遇與世界機遇、“一帶一路”戰略、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真正做到了反思歷史又不囿於歷史、立足當下又不陷於物化、追求夢想又不流於空想,既堅持歷史必然性,又堅持價值合理性。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穿著“大局思維”和“系統思維”。xx總書記主要從國內、國際和黨的建設三個維度,對“大局思維”和“系統思維”作了深刻闡述:從國內看,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從國際看,就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我國發展爭取良好外部條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從黨的建設看,就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根本保障。

如何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關鍵就在於堅持中國道路、凝聚中國力量、深化改革創新、堅持黨的領導。這是“有原則的實踐”,必將進一步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黨的建設規律的認識。

四個全面學習心得二

“四個全面”是十八大以來以xx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頂層設計;又是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戰略路線圖。此時提出,非同尋常。

經多年努力,現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對當代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人和xx總書記本人,是一個神聖時刻。歷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光明的前途上充滿困難和風險。把握機遇,克服困難,就能為民族復興做出歷史性的貢獻;如果應對失當,也會喪失時機,愧對先人與後代。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以xx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十八大剛剛結束,xx就說,“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古人云,“不謀大局不足以謀一隅”。此時,xx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馬克思主義者的遠見卓識和科學態度從戰略高度思考如何實現完成這一任務。

歷史昭示未來,經驗是認識規律、形成科學認識的基礎。經過多年探索,如何實現民族復興大業已經聚焦於幾個基本問題;通過系統總結歷史經驗,全黨也形成幾個基本認識: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何實現?需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步步地把藍圖變為現實。在總體達到小康的基礎上繼續努力奮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承上啟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決定性措施,也是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把現實任務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使民族復興得到牢固基石。

——全面建成小康的動力從何而來?唯有改革。30多年的實踐證明,改革作為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釋放出這一嶄新制度的不盡活力。中國的發展、巨變得益於改革開放,這是中國人民也是全世界一切有識之士的共識。同時證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通過改革建立健全各方面都比較完善的體制是長期的過程,現在改革正未有窮期,仍然在路上。這裡既有以往改革未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長期積累的問題,也有發展中新出現的問題。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已經刻不容緩,不僅改革的情勢更緊迫,而且面對的困難更繁多。

——如何兼顧改革、發展和穩定?答案是依法治國。發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硬措施、穩定是硬任務,每一方面都不可動搖,如何在實踐中使三者統一起來,只能依靠法治。健全的法治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標誌,法律是現代國家最高、最根本的規範,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一些開發中國家也曾進入過發展快車道,但未能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以有效措施健全法治。法治缺失使經濟發展戰略不能長期保持穩定,發展中出現的矛盾無法在制度框架下化解,引發人心不穩、政局動盪。作為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中國面臨的矛盾更突出,更必須充分發揮法律對人們行為的規範作用、對社會矛盾的調節作用、對社會穩定的維護作用、對發展的促進作用;在法治基礎上推進改革,使改革成為常態,改革措施會減少隨意性,使國家發展進步和長治久安得到根本保證。

——作為民族復興領導力量的中國共產黨如何建設好?必須從嚴治黨。世界政治文明史表明,一個國家政治發展不在於政黨數量,而在於政黨制度的適應性和政黨執政能力。開發中國家的多黨制是脆弱的,一黨長期執政比多黨競爭、輪流執政更有助於保持穩定和促進發展。近代中國所以被列強欺辱,腐朽落後的封建制度和它造成的一盤散沙狀態是根本原因。同樣民族復興不能自發實現,需要全體人民在先進政治力量領導下長期共同奮鬥。中國實行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完全符合國情民意,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承擔領導民族復興大業。這既是歷史結論,更是現實需要。 全面建成小康的關鍵在黨,也就提出了“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問題。從嚴治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歷史使命決定的,是黨的一貫性要求,在今天尤為迫切。

由此可見,“四個全面”是由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奠基和催生的。它是國家巨觀發展的大思路,治國理政的大手筆,更是深刻認識現代化建設規律的大智慧。它是歷史必然性和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覺性、創造性的完美結合,是在把握客觀規律基礎上做出的主動戰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