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心得體會

隨著兩會結束,剛獲人大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本年度的政府施政綱領,很快便會在各地的日常工作中得以貫徹和體現。作為其中的重要主題,“民生”問題擺在了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面前,解決得好不好,勢必成為衡量其執政水平的重要“標尺”。也許有同志會說,按照中央部署乾唄,不就是個“態度”問題嗎?在“要不要乾”上,這話當然沒錯。但在“為什麼乾”、“怎么樣乾”上,領導幹部光有“態度”是不夠的。民生問題還是個“認識”問題。過去,我們評價一級政府或官員,gdp增長越快、企業利稅越高、大型工程越多,說明越有政績。與其“大”相比,涉及“民生”的,諸如老百姓的柴米油鹽、吃穿住行、生老病死……看上去顯得太“小”。對某些領導幹部來說,解決這些“民生”小事,遠不如像gdp增長那樣顯“政績”,有“前途”。然而,小事不小。“民生”所指,“民心”所系,“國運”所系。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央之所以如此高度關注民生問題,是因為它深埋在中國社會轉型的整體脈絡中。教育問題不僅是投入問題,醫療問題不僅是醫德問題,住房問題也不僅是房產商的道德問題。穿透民生問題表象,探尋改革的攻堅思路,彰顯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本質屬性,這才是看似“低端”的民生問題的政治高度。 古語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領導幹部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那么“境界”限制“能力”,解決“民生”問題必然大打折扣。民生問題還是個“感情”問題。“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保障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長期以來黨贏得人民民眾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黨和人民的關係是一種濃厚的“魚水情”。“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這種“魚水情”要求領導幹部要“沉”到民眾中間,了解民眾心聲,傾聽民眾意見,關心民眾疾苦。只有這樣,才會發現問題在哪兒,辦法在何處。如果脫離民眾,只念“升官發財”,對民眾的冷暖麻木不仁,必然對黨的事業造成惡劣影響。從本屆政府的執政理念看,“民生”問題還是落實“以人為本”、“三個代表”、“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又好又快”的交匯點,也是落腳點,其中意味深長。 其實,不僅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今年以來中央領導同志的許多重要講話中,對“民生”的突出強調已給全國人民留下深刻印象。“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職責。”“只要我們真心實意為民眾辦實事,盡最大的努力解決民生問題,就一定會得到人民民眾的擁護,就能越來越充分地調動人民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各級領導幹部應當將這些話語,牢記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