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團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心得體會

團組織要積極探索多種渠道,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掌握本領,使學生能感受到團組織的關懷溫暖,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首先,團組織要建立健全並完善服務青年的機制。高校除了要教會學生學習的基本技能外,更應賦予他們一個健全、完善的性格。培養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鬥的精神,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等。學校共青團組織要從這個教育目的出發,建立健全和完善服務青年的機制,關心團員青年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通過開展心理知識講座、心理諮詢、家長聯繫會、心聲交流懇談會等活動,對團員青年關心的熱點、敏感性問題從正面予以解答,消除他們思想上的好奇和疑慮。

其次,團組織應該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如開展校園歌手演唱比賽、詩歌朗誦比賽、文化藝術節活動、校園廣播站等活動,創造渾厚而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這不僅是學生的興趣所在,更是提高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方面。

四、明確共青團職能定位,強化高校團組織的陣地建設

胡錦濤同志在1999年五四運動八十周年紀念大會上指出:“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民眾組織,要發揮好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的作用,為黨的事業教育、團結和帶領好青年;發揮好作為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的作用,積極協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務;發揮好作為黨和政府聯繫青年民眾的橋樑與紐帶的作用,依法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利益,反映青年的意願和呼聲。”這一論述對新時期共青團組織明確自身的職能定位意義重大,從中也推演出共青團組織應具有政治職能、行政職能和社會職能三方面的職能。

高校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建設的前沿陣地,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領域。高校共青團組織作為高校青年群體中的先鋒隊,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引,主動承擔起引領青年“開風氣之先”的重任。

在新時期,高校共青團應利用自身在貼近學生、動員學生、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方面的優勢,從履行單一的政治職能向政治職能為根本,行政職能為補充,全面拓展社會職能,以社會職能吸引凝聚青年,為政治職能服務“三位一體”職能新格局,不斷提升共青團組織的核心競爭力。

共青團工作是富有感召力的工作,是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共青團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共青團的生命力在於搏擊。黨的十七大的召開為高校共青團工作創造了嶄新的時機,新時期共青團工作更需要新的思想觀念和新的創造,讓我們齊心協力,群策群力,為推進新時期高校共青團工作,開創新時期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