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國稅局長學習十七大心得體會

三、正確運用“統籌兼顧”。

基層國稅局長堅持統籌兼顧,要自覺將國稅工作置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去籌劃,正確處理好工作中的幾個主要矛盾和問題,在統籌協調中求發展、以發展促進更好的統籌協調,發揮稅收職能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一)統籌兼顧好“做人”與“做官”,實現身心和諧。要樹立“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理念,把學習當做自己首要的工作,把工作當作學習的過程,注重在工作中總結經驗,提升實際工作水平,實現學習、工作“兩不誤、雙促進”,個人素質和工作質量同步提高、良性互動。要樹立“正人先正己”的意識,始終廉潔謹慎,勤勉務實,身先士卒、永不懈怠,帶頭做廉政勤政的模範,帶領大家一步一個腳印地把國稅事業推向前進。要樹立團結協作意識,既要大膽管理、盡職盡責,又要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協調好與副職的關係,帶出一個團結協作的和諧班子;關心愛護幹部職工,協調好與基層和部屬的關係,調動全員的積極性,營造和諧奮進的氛圍。

(二)統籌兼顧好“條條”與“塊塊”,實現外部和諧。要強化垂直意識,堅決維護稅法的統一性、嚴肅性,確保國家稅法、上級機關的決策和部署得到貫徹落實不走樣,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要增強大局意識,積極主動接受地方黨委、人大、政府的領導、指導和監督,勤請示工作,多匯報問題,贏得理解、關心、支持;更要把上級機關的部署與當地黨政中心工作有機結合,正確執行稅法,圓滿完成任務、充分發揮職能,為地方發展服好務,以有為求有位。要強化協作意識,協調好與工商、地稅、公安、司法、金融、新聞媒體等部門的關係,形成協稅護稅網路。要強化民本意識,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深化文明創建工作,協調好與當地民眾的關係,創造一個和諧、良好的國稅發展環境。

(三)統籌兼顧好政策與任務,實現“源流”和諧。要堅持以促進科學發展為己任,正確處理好稅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辯證系,在稅收工作中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要注重從經濟的視角研究稅收,堅持“依法徵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制止和防止越權減免稅”的原則,大力推進稅源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稅源管理質效和稅收的“兩個比重”,使國稅收入的規模、速度、結構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適應;要注重從稅收的角度研究經濟,將收入增長置於經濟稅源成長前提下,深入分析稅收政策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積極主動為地方黨委、政府出謀劃策,通過正確執行政策充分發揮職能,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四)統籌兼顧好執法與服務,實現征納和諧。要堅定不移地貫徹依法治國、依法治稅方略,切實加強稅收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深入落實稅收執法責任制,全面規範稅收執法,嚴厲查處和打擊各類偷逃抗騙稅行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構建健康發展的稅收秩序。要正確處理嚴格執法與最佳化服務的關係,高度重視納稅服務工作,著力完善和落實征納和諧的服務機制。要加強稅法宣傳,開展納稅諮詢服務和援助,幫助納稅人掌握稅法知識,熟悉辦稅程式,提高納稅人的納稅遵從度和申報辦稅質量。要落實“兩個減負”,最佳化辦稅服務廳功能,推進稅收信息化建設,不斷滿足廣大納稅人的社會化需求和個性化需求,努力營造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辦稅環境。

(五)是統籌好收稅與帶隊,實現內部和諧。在經濟形勢越來越好、管理越來越規範的情況下,稅收與稅源的矛盾逐步緩和,當前乃至今後,局長“帶好隊”的壓力,將會大於“收好稅”的壓力。因此,要落實以人為本,堅持標本兼治。所謂治本,就是全面加強班子建設、黨的建設、人才建設、文化建設、基礎建設,營造和諧的內部環境,始終堅持共建共享,依靠所有國稅幹部推動發展實踐,為所有的國稅幹部謀求科學發展、全面發展;所謂治標,要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監督三足並重的懲防體系。抓好廉政教育,增強幹部的法紀觀念、廉政意識、執法風險意識,築牢思想道德防線。加強領導幹部管理監督,貫徹落實黨內兩個條例,實施巡視制度和述職述廉及民主評議制度。強化社會監督,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執法偏差,讓國稅幹部只能“乾實事、乾好事”,確保“不惹事、不出事”,保平安、促發展,讓國稅隊伍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實現國稅工作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