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答辯感受

終於在xx年5月26日這一天中午12點半,苦心經營三年多的畢業論文——《xx》終於告一段落了。

畢業匯報上,奧運公園的總規劃師胡xx老師對我的論文思路提出了質疑:為何以十三陵、雅典衛城等以帝王將相為祭祀主體的案例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案例如何有助於表達中央蘇區烈士陵園的場所精神,又怎樣能夠有助於體現無產階級革命者的精神境界?

我急中生智,做出了如此這般的解答:電影《吳清源》的導演田壯壯在拍攝影片時,強調儘管電影的劇本完完全全是按照吳清源先生的自傳《中的精神》改編而來,但並不是要以影像的方式還原歷史,而是力圖恢復精神層面的境界。同樣,我的設計也是依據帝王陵寢建築的格局還原烈士陵園精神層面的場所精神,而且精神境界在還原到“人”的層面時,具有一定的趨同性。胡xx老師則堅持予以否認,並明確指出我沒有理解者20多萬為何而犧牲。

其實靜靜想來,明國時代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而他的陵墓依然按照帝王陵寢的格局:牌坊、甬道、陵門、碑亭、方城明樓、寶鼎這一空間序列完成;新中國的締造者、偉大的無產階級導師毛主席的紀念堂也是按照林肯紀念堂建造的。究其原因,誠如程xx老師所說:舊的系統完全崩壞,新的系統又沒能建立起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設計師尚且“人在旅途”。說到底,問題的根源是在這個尷尬的、新舊交替的時代,中國新時代的民族形式該何去何從?

顯然,這不是單憑我一己之力就能夠解決的,一定程度上我成為了時代的犧牲品。惋惜的同時,又深感責任重大,絕不敢有半點鬆懈,而更要打起百倍的精神走完未來的路。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