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之打開留守兒童心靈的鑰匙

今晚寫完實習感想之後,突然想到大一暑假的三下鄉,沒想到電腦里還有當時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下鄉感悟,這回撿到寶了,嘿嘿!時間回到xx年7月19日,芝麻開門,芝麻開門~(ps:為啥每次的感想都要寫這么長咧?!)

仲愷花坪鎮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隊是仲愷團辦第一支三下鄉實踐服務隊,三下鄉的第一天,即xx年7月9日,我們一大早就起床收拾東西,六點半趕車去廣州火車站,坐火車兼擠公交,花了將近4個鐘才終於到了目的地-----湞江花坪實驗學校。

實踐活動的第一天,我們打掃了住宿的地方,晚上開了短會計畫著今後的活動行程,大家都精神飽滿,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相信我們一定會為團辦的第一次三下鄉活動創下輝煌成績!

仲愷花坪鎮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隊分為四個小組:調研組、支教組、後勤組、信息組。而我被分配在支教組裡面充當音樂老師一角色,所以接下來就談談我們支教組的活動以及我在支教當中的感想吧。

其實支教組是最親近孩子們的一支隊伍,也是打開留守兒童們心靈的一把鑰匙。在三下鄉的第二天下午,我們支教隊來到了教學樓,小老師們小部分在教室里進行預講,大家模擬學生比較刁蠻的一面,然後要鍛鍊我們小老師們的臨時應變的能力,這一天我們儘可能地做好一切準備,為的是給孩子們上最好的課程,進而改變他們對生活的態度。三下鄉的第三天,孩子們終於開學了,我們早就預備好了各自的課程,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這次三下鄉的學生是初一初二學生,思想已經趨於成熟,所以我們發現他們的先進思維已經超過我們原本預計的範圍,這使我們立刻意識到要改變教學戰略,在支教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重重阻礙,例如有些學生比較調皮,不願意與我們合作,有些學生比較自閉,不願意與我們有心靈的溝通,有些學生比較自我,瞧不起我們的教學方法······但是面對這些困難,我們總是能團結一心,積極研究解決方法去處理這些問題,最後我們還是能順利地進行我們的課程,這主要得益於我們的堅持不懈與團結協作。

接下來談談我自己所教的課程,這幾天我充當著音樂老師一角色,在眾多小老師與隊員的協助下,我的教學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我們印象中的音樂老師都是會彈琴的人,但是因為個人的條件有限,教學條件也比較有限,所以上課的時候相對沉悶點,而我的教學只有一個目的,教會同學們北京東路的日子這首歌並在文藝匯演的最後一個環節上我們小老師跟學生們能夠實現集體大合唱,這將是個完美的結局。因此,雖然我安排到的課程每個班只有一節,但是我總是積極地加課,不厭其煩地要求學生們要主動練好這首歌。因為大部分學生已經聽過這首歌,所以學起來得心應手,我的負擔也減輕許多。孩子們很喜歡音樂,很喜歡唱歌,當我們終於有機會到多媒體上音樂課的時候,他們總是能放開去唱,教室瞬間變成百人ktv,孩子們很快樂,我們很快樂,歌聲傳達出來的情感是語言無法表達出來的,唯有歌唱,藏在心裡的各種思緒才能得以釋放,當全場人一起合唱那些年,我們的心都軟化了·····

最後的文藝匯演終於到來,這意味著文藝匯演一旦結束,我們就要繼續各奔前程了,或許我們今後不會再相見,又或許學生們會因為這一次的交流而嚮往著廣州的大學並最後奇蹟般地出現在我們的校園裡面······各種假設,各種感動,我們難以忘記這次經歷。看,好多以前不願意講話的同學現在都放開大膽地表演,我們以前認為很文靜的學生現在也能拋開一切包袱在舞台上自由地唱著歌,這個文藝匯演讓我們看到了我們這五天來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成果,這背後有著小老師們跟孩子們彼此的努力,含著我們心靈之間共同的感動。當最後合唱著花實學校的日子的時候,大家都哭了,他們很棒,唱著這首歌,我們能夠回憶起這五天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的點點滴滴,我們友誼不會改變,朋友我們在一起,我聽到了學生們的呼喊,我看到了你們心靈被打開時陽光射進來時是多么的燦爛,我們的意義終於實現了,那就是打開你們心靈的枷鎖!

這次的三下鄉我們關注的是留守兒童,即是這個學校的孩子家庭不是不完整就是父母都出外打工,所以這些孩子從小心裡就有一定的陰影,缺乏父母的關愛,缺少家庭的溫暖,我們要想走近他們的心裡,老實說,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情,小老師們注意到,其中一個班級的以為男生有點自閉,非常害怕我們的接近,也不喜歡跟別人說話,我們特別地注意到他並想盡一切辦法儘量可以幫到他。另外有一個女生一開始給我們的印象很文靜,不太愛表現自己,但是隨著我們與她慢慢地溝通,我們發現最後她改變了好多,在文藝匯演上她勇敢地表演,使出渾身解數,與之前判若兩人,孩子們的改變我們都看到了,我們鑰匙作用終於發現出來了,他們的心靈之門打開了,或許是我們的認真感動到了他們。我後來也與其中一些同學在網上有了聯繫,私下聊天發現他們是渴望愛的孩子,其實也很單純,很天真,有時候又很成熟,並且在我眼裡有點早熟了,可能是從小有些留守兒童就要擔負起養家的責任,所以心智也有點成熟吧,無論如何,我們雖然離開了那片土地,但我們的聯繫依然保持得很緊密,我們會繼續關注著這些孩子,繼續為社會奉獻出我們一份薄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