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豆瓣活動體會

主題:參加豆瓣活動

地址:北京藍色港灣單向街書店

淵源:第一次聽說豆瓣,是大學時,某糖失戀有段日子,空虛寂寞成天嚷嚷要相親時,歐仔和球球推薦的豆瓣同城活動——“一星期戀愛”。瀏覽之後實覺口味太重,哪能在網上隨便找一人,朋友或者男女朋友般處一禮拜,合適繼續,不合適拉倒。

動機:豆瓣上不止是有“一星期戀愛”這樣大膽的活動,也有一些正常的,保守的,有營養的,有情調的活動。比如去燕郊騎馬啦,騎行夜遊北京城啦,講座啦,觀影會啦,攝影活動啦,讀書沙龍啦……早就想參加這樣一些活動,一來是好奇,二來是偶爾抱著朝“文藝小青年”這個名稱上靠攏的虛榮心態。苦於一個人怕怕的,找不到同伴一起參加而拖延至今。

參與者:某糖,球球,陽陽

內容:單向街書店請了北大法學院前院長蘇力來講座,講座主題:畢業季漫談。這次講座雖說是定好了一個主題,但是蘇力老師卻著實是在介紹新書《走不出的風景——大學裡的致辭,以及修辭》的觀點,為講座後的簽售會埋下伏筆。開場蘇老師便告誡年輕的畢業生們,社會充滿著不公平,要學會適應,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功,要追求屬於自己的內心幸福;並且指出真正的幸福,真正的靈感是來自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和點點滴滴,要注重去體會生活。隨著座談的深入,蘇老師回顧了過去,分析了當下,展望了未來;強調目前年輕人正處在一個“空前”的,充滿創造性和發展機遇的時代,這個時代不容錯過,每個人都要有一種責任感,去改變社會,追求成功,給在場年輕人描繪著一幅“宏大”的願景;這一種“宏大”無疑與其開場的老莊無為風格矛盾。於是用蘇力老師自己的一句話來打個圓場:最極端的理想主義就是現實主義,最極端的現實主義就是理想主義。

效果:蘇力老師講的每一句都很實在,其中也不乏站在家長同志的角度來指導年輕孩子們,“女人的幸福來自家庭”等等雖然帶有一些偏見,但是也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講座時間長,內容欠高潮,於是陽陽及我等先後出現了犯困和憋尿的現象。

感想:原來以為去到不同的地方參與各種活動,可以結識新的朋友。後來發現,一個人是不敢去的,去了也不敢吱聲,交不到朋友。結伴去就不需要認識新的朋友了,因為有人陪著。

收穫:有時間,偶爾來參加這樣的活動是挺好的,能了解別人的想法,後面兩句就略顯噁心了,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拓寬自己的視野。聽講座獲得的“不同想法”與聊天獲得的還是有區別的,聽講座,是獲得有一定名氣社會地位的人的見解,但僅僅只是一個人的。聊天,不管身份地位的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前提是都發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