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考察體會

7月28日,我們赴xx四所中學考察,所到之處看到的是美麗的校園、科學規範的管理,各個學校都進行了課堂改革,在有效教學上下功夫,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我覺得本次考察收穫頗多,對自己的震動最大。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和對今後工作的打算:

一、考察的收穫

xx中學作為一所教學條件差,師資水平一般,生源素質不高的即將撤併的學校,他們憑藉尊重科學、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憑藉“抓好常規、抓嚴細節、抓實過程”的樸素而又富有成效的管理策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們的做法,又一次印證了一個道理:常規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把每一件平常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常,後六中學把“早讀課效率”、“學生作業管理”、“教師備課管理”等看似平常的工作作為學校的研究課題進行研究,探索出了一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教研工作新路子。xx中學的成功實踐還證明了一個事實:沒有辦不好的學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沒有管理不好的教師。要將學校辦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沒有一點精神是不行的。

xx中學在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以“講學稿”為載體的課堂教學改革,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

(一)狠抓集體備課,制定有關規定;制定“講學稿”的新的備課模式,概括為“提前備課、輪流主備、集體研討、最佳化學案、師生共用”;

(二)講學稿的使用原則:

1、根據“講學稿”內容進行課本預習;

2、課堂上注意作學習方法和規律筆記以便今後複習;

3、將各科“講學稿”進行歸類整理、裝訂成複習資料。

(三)對教師使用“講學稿”的要求:

1、認真指導學生使用“講學稿”,上課前抽查,了解學情,再次備課;

2、用“講學稿”進行課堂教學時,努力做到:新知敢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課本放手讓學生閱讀;重點、難點和疑點放手讓學生討論;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或中心思想讓學生概括;規律放手讓學生尋找;知識結構體系放手讓學生構建。

3、用“講學稿”進行教學要做到“四精四必”:精講、精選、精練、精批;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

xx實驗中學提出“兩類結構”教學法,實現了“教師少教、學生多學”,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工具”,每個學生面前都有一張紙上面畫著一棵“知識樹”,即為這節課或這一單元的知識結構,他們進行這樣的課堂教學改革,目的是解決兩個基本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們應該教給學生什麼?達到什麼目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教,才能使課堂教學更有效。”學生掌握了“兩類結構”,就掌握了主動學習的工具,學生就能自主地學習、獨立地學習、高效地學習,最終實現教師少教或不教而學生能多學的目的。“三環二線一核心”的有效教學:“三環”即“例題找方法”、“習題悟方法”、“試題驗方法”;“二線”指例題、習題、試題等教學內容構成的知識線(明線),以及貫穿於其中的學習某一類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而構成的方法線(暗線);“一核心”指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習某一類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思維方式。在以上三個環節的教學過程中“知識線”使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方法線”讓學生形成了能力,教師的教法轉化為學生的學法,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變得“會學”和“樂學”。

總之三個中學的做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務實、高效,將常規落到細處,抓好課堂的高效,多方面調動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積極性。

二、下一步工作中的做法:

1、召開全體教師會,學習考察中的先進經驗,形成文字性學習材料發到每位教師手中;

2、學習xx中學的“講學稿”,在教學案上狠下功夫,推廣初三實驗教學案的經驗,抓好集體備課,七、八年級實行教學案;

3、學習後六中學的經驗,將常規落實到底,抓嚴細節,抓實過程,備課注重實效性,推門聽課,加強指導,提高課堂效率。

4、借鑑xx實驗中學的經驗,“教師少教,學生多學”,在七、八年級推行“先學後教,當堂達標”教學模式,實行周周清,解決怎樣教才能使課堂教學更有效的問題。

總之,教改就是抓常規,“常規管理”的理念並不過時也永遠不會過時,抓常規就是抓課堂的高效,它要求我們求真務實,探索和遵循教學規律,以新思維審視老問題,用科學的手段破疑解難,恪守原則、最佳化細節、抓常規要求。我們與時俱進,用發展的眼光認識常規,用改革的手段完善常規,使常規管理形成風格、形成特色,從而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