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研修跟崗學習的反思

年超不惑,愈益困惑;反思自我,渴望超越。十分幸運,我成為了了XX年廣東省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工程”國中名教師培訓對象,並在XX年10月8日至15日,參加了在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的第一階段的集中研修後,在12月3至7日,我們又走進了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象達中學進行跟崗學習,在12月20至22日,我又到了清遠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民族中學參加物理組的研修活動。

在番禺跟崗學習的日子裡,我嚴守紀律,從不掉隊半天,雖然很累,但也快樂:能零距離接觸名校,體現名校的教學、教研和管理。

其間,我們應南海桂城平洲二中陳進文校長的邀請,一起到了他的學校——南海平洲二中參觀學習。

我們參觀了南海桂城平洲二中的校園和學生晚修情況,深深感觸:設施設備完善,校園管理非常到位;他們的學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意識非常強。在晚修期間,每層樓只有一位老師值班,千多人的校園卻顯得特別安靜,沒有一點兒的噪聲。

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我們要注重他們的良好習慣的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一世。

在12月4日,劉慶和沈志亮先後上了《功》的公開課,兩人的公開課還算上得成功。劉慶同學的課前準備做得非常充足,連自己孩子小時候的玩具也從肇慶帶到番禺,作為上課用的教具。在公開課後,我們對劉慶、沈志亮兩位老師的課進行了交流與點評。

在他們的公開課後,為了後面幾天我們的公開課,我們仍然進行了集體備課,交流體會,發揮集體的智慧,爭取最後的勝利。

在學習交流中,我們認識到: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具學具,以低成本,隨手可得的物品作為教具學具,對於資源缺乏的學校是一個有效實用的辦法;在教學中,我們要怎么教,才能教得有效,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

在XX年12月6日上午,我們聽了廣東物理名師班導師,番禺沙灣象達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吳玉萍老師的展示課——《槓桿》。

這節課的內容雖然比較多,吳玉萍老師從生活實例及古代金字塔建築抬大石條引出“槓桿”課題,通過讓學生拔釘子,撬圖丁,嘗試讓學生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引出“槓桿”的五個要素,並讓學生自己嘗試畫力臂。

在課堂中,吳老師還通過翹翹板——讓學生放上大小不同的蘋果來引出“槓桿平衡條件”,然後她通過一個自製的教具來進一步讓學生明白“力f與力臂l”的關係,形象直觀,最後讓學生通過實驗驗證“槓桿平衡條件”。整節課老師與學生互動好,氣氛活躍,令我們大開眼界。

在跟崗學習的幾天裡,我們被吳玉萍老師的敬業樂業的精神所感動:在準備實驗時,吳老師從多方面,多角度考慮問題,既考慮了學生的接受程度,也考慮學生在實驗中會出現的種種問題等等。實驗中每一個細節,吳老師都要親自動手嘗試,不斷改進,直到滿意為止。有一次,她為了在第二天讓學生更好地開展實驗探究,一直在實驗室準備到晚上的十點多。

在XX年12月7日上午,我聽了廣東物理名師班陳進文的展示課——《槓桿》。他從生活實例引出“槓桿”課題,同樣嘗試讓學生通過拔釘子,撬圖丁,找出共同點,以引出“槓桿”的五個要素: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並還讓學生嘗試畫力臂……

陳進文同學的課也讓我們眼前一新,正直認識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意義。他的課剛開始,課堂氣氛便非常熱烈。

在陳進文的展示課之後,接著是我上的第二課時——《槓桿的套用》。我同樣也是採用情景引入教學,方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節課還要結合陳進文同學的第一課時上課的情況及學生的知識起點,要重新及時調整課堂結構,但由於時間的關係以及槓桿在日常生活中的套用較多,自己選取的例子全部是緊靠生活,自己一時難以取捨,因此造成讓學生動力手練習的機會變少,不利於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的突破。雖然這次上課不成功,但通過這次的鍛鍊,讓自己也學會了反思,學會了應變,也懂得了取捨的道理。

通過觀摩了吳玉萍老師和陳進文同學的展示課,我真正領會到採用情景引入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採用情景引入教學,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課堂上,我們要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牽引和啟發學生的思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使課堂教學收到更大的效益。

領略名師風範,碰撞智慧火花。這次番禺跟崗學習,讓我充分領略到專家與名師那份獨特的魅力——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嚴謹治學的態度。最幸運是遇到導師符東生老師,她學識淵博,熟悉各種的教材,她人品謙遜,她平易近人,能與學生“打成一片”。她每天都從廣州趕到番禺的學校,風雨不改。在她帶領下,我們七個來自不同地區的學員成為一個親密和諧的學習大家庭。在跟崗學習的日子中,大家認真聽課,坦誠評課,互相切磋教學技藝,認真準備公開課,互相交流聽課心得、書寫教學反思,碰撞智慧火花。在緊張忙碌的學習生活中,建立了一種坦誠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