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員個人四風對照檢查材料範文

根據黨組統一安排,我參加了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認真學習了《論民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檔案選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等規定書目,重溫了我們黨幾代領導人的精闢論述,並赴臨沂市紅色教育基地接受了傳統革命精神的薰陶,再一次受到了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民眾觀和黨的民眾路線教育。下面談談對這次教育實踐活動自己的認識和體會,並深刻剖析在“四風”和服務民眾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明確努力方向和改進措施。

一、對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認識

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民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舉措,對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四風”問題。這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戰略舉措。

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與學習貫徹xx同志重要講話精神和學習貫徹“八項規定”結合起來。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重要舉措,對於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保持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xx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關於改進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充分體現了中央領導同志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品質和境界,是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以及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指導性檔案。

作為一名基層公務員,一定要把學習貫徹xx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與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結合起來,與學習貫徹“八項規定”結合起來,深刻認識開展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深刻認識黨中央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堅定決心,深刻認識“八項規定”的精神實質、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和具體要求,深刻認識在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中的具體職責,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二、結合教育實踐活動,做好自我批評

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旨在深入分析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明確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的目標要求,著力為人民民眾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學習和參加教育實踐活動,對照為民務實清廉,對照黨員先進性的要求,我在思想、學習和工作等方面進行了深刻反思,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 理論學習和知識更新不夠。平時多陷於具體工作事務,對理論學習抓得不緊,精力投入不足,學習自覺性不強,理論功底不紮實,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有差距;往往停留於憑經驗辦事,思想解放不夠深,觀念更新不夠快。

2.工作實際與民眾的期望不完全適應。作為基層****工作人員在堅持民眾路線、依靠民眾**方面,離民眾期望和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基層**不夠;和民眾、**對象談心溝通有所欠缺,直接聽取意見不夠,工作中還存在服務不到位的問題。

3.工作作風與任務要求不完全適應。在工作作風上存在著不足:一是口頭表述的多,身體力行的少;二是平時深入基層,深入民眾,特別是深入田間地頭不夠;三是工作中時有急躁情緒,有時不夠冷靜,一定程度影響了同事工作積極性。

三、努力方向和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自己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在加強黨性修養和提高政治思想素質上下功夫;在拒腐防變、增強抵禦力上下功夫;在真抓實幹、開拓創新、務求實效上下功夫。

第一,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作為基層公務員,一定要主動加強學習。一是強化政治理論學習,堅持不懈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增強自己的黨性觀念,用先進理論武裝頭腦。二是加強業務學習,確保**數據的質量,提高服務決策的水平。

第二,要常修政德,樹立良好形象。時刻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珍惜黨和人民民眾的信任,珍惜幹事創業的舞台,始終把民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實際行動樹立勤政為民的良好形象。堅持把廉潔從政作為政德修養的主線,以實際行動贏得民眾信任。正確看待個人利益,正確對待個人得失,正確把握利益關係,淡泊名利,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第三,要貼近民眾,不斷增進感情。通過這次教育實踐活動,從思想上進一步樹立正確的民眾觀,作為一名基層公務員要時刻牢記民眾利益無小事,真心誠意地為民眾辦事,滿腔熱忱地為民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深入基層、深入民眾、深入實際,和**對象多交心,多換位思考,用真情去感召和凝聚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