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方法總結

知識分類複習打破傳統按章節或考試條目複習的方法,是將必修內容中的知識條目分為地理基本概念、地理事物演變、地理基本規律和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等四部分,並將能力融於其中進行複習,具體作法如下:

一、地理基本概念

地理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地理數據、地理名稱和地理名詞。按考試考試要求,它可分為記憶和理解兩個層次。不同層次的地理概念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複習。

1、記憶層次的地理概念借諧音巧記。記憶的概念是指對基本地理事實材料的記憶或再認。借諧音記憶,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變死記硬背為巧記樂記,提高學生記憶能力。

2、理解層次的地理基本概念,用圖表與舉例加深理解,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知識遷移能力。

(1)重要比例數據用歸類法。要求學生將所學的地物:①可見光區能量占太陽輻射總能量比例②地殼中氧元素的含量③中東石油儲量占世界的比例④我國平地占全國總面積的比例⑤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占世界人均的比例⑥東北林區林木蓄積量占全國的比例⑦山西煤炭儲量占全國的比例⑧鄉鎮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例⑨地殼中矽的含量(10)我國宜林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比例(11)西南林區林木蓄積量占全國的比例(12)我國淺海漁場面積占世界淺海漁場面積的比例等,填入圖下方相應方框內進行歸類

(2)重要的地理名詞用舉例法。如自然資源的名詞,例舉a糧食、蘋果,b生鐵、水泥,c閃電、鳴雷,d煤炭、陽光,先要求學生辨別並說明理由,然後教師概括說明凡是農產品、工業品均缺乏自然屬性,而雷電則缺乏經濟屬性,它們都不是自然資源。再如天體、能源、輕重工業、生態系統、地理環境等均可用此法。

(3)相對和絕對的地理名詞用圖解法。

(4)相似地理名詞用比較法。

二、地理事物演變過程

地理事物的演變主要包括地理事物時間演變、結構演變、數量演變。雖然這些演變過程是千變萬化的,但都是有序可循的。

1、時間演變用序列化即將事物演變過程按時間先後排列,如地殼演化史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序列。再如植物進化過程、動物進化過程、大氣熱狀況過程、工業布局類型變化趨向等事物均可序列化,以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2、結構演變用圖示法即用複合圖去表象抓實質

3、數量演變用文換圖法即將地理事物量變的文字陳述轉換成圖表,揭示地理事物演變的基本規律(趨勢)

三、地理基本原理

地理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點、成因和規律。它們雖有著密切關聯,但按考試考試要求則有所側重。

1、地理事物的特點用歸納比較法許多同類地理事物的特點既有共性又有差異,用歸納比較法區分它們的異同。如冷鋒與暖鋒天氣特點,歸納比較可抓出其異同點。

再如二戰前後國際人口遷移等地理事物特點都可用此法。這樣,有利於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區分事物共性和差異特點的能力。

2、事物的成因用知識結構圖表以果導因法地理事物的形成必有其因,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也有多因一果。

3、地理基本規律用投影演示法地理事物的規律往往在普遍性中,又包含著局部性。

四、地理事物空間分布

地理事物的分布包括自然地理中事物分布規律和人文地理中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前者是地理基本規律複習,這裡著重於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這部分內容是學生薄弱的知識,複習時務必加強讀圖與填圖的訓練。

1、地理事物大空間一盤棋即世界和我國的主要地理事物分布集中在同一課時複習,似下棋逐一定位。如我國的自然保護區、重點能源基地、礦產資源、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主要工業中心、特大城市等地理事物,首先師導生填——定位,然後教師批改,錯誤的地方下一課時予以糾正。世界地理事物分布也同法。這樣,能強化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有效提高複習效果。

2、同類地理事物分布一線連即在地物大空間一盤棋的基礎上,將同類地物以江河、沿海、鐵路線、特殊線等線索加以串聯。如用長江幹流由上而下將鋼鐵基地、特大城市、大型水電站等各自連起來;長江流域由下而下的自然保護區、商品糧基地等各自連起來。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空間思維能力,提高地物空間排序判辨能力。

3、地理事物小區域分割即在地物大空間一盤棋的基礎上,將一個或幾個省區輪廓圖分割出來,要求學生判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