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義先進事跡材料:平凡崗位上偉大的人

“從入黨那天起,我就選擇了跟黨走,多為別人奉獻的人生道路”。為黨的事業身心相許,是郭明義奉獻的源泉。

沒到過礦山采場的人,想像不到那裡的艱苦。

齊大山礦是亞洲最大的露天鐵礦,采場裡的氣溫,冬天比外面低5℃,夏天比外面高10℃。

越是天不好,修路的任務就越重。修路工們駕駛著各種車輛,還可以在駕駛室里吹吹冷風熱風,而郭明義卻要一直站在外面查看施工情況,趕上雨雪突降、風沙來襲,連個避一避的地方都沒有。

采場也是危險的。幾十台電動輪汽車,最大的自重100多噸、載重190噸,不要說整車,一個車輪就有3米多高。這些車都有15米的蟯死角,個頭不高、又黑又瘦的郭明義每天都要上百次地穿行在這些龐然大物身邊。

其實,作為技術幹部的郭明義完全可以不用每天到采場,也不用每天十幾個小時和一線職工們奮戰在一起,他完全可以布置完工作後就在辦公室里坐著,但他選擇了全身心地付出。

自從擔任了采場公路管理員,郭明義每天早上5點鐘從家裡出發,走上40多分鐘,提前兩小時來到工作崗位。一雙腳板,一走就是15年。

礦里的職工們說起這件事,沒有一個不佩服的,有時大家還忍不住彼此問一句:要是讓你每天提前兩小時上班,你能堅持多久?

有的說能堅持三五天,有的說能堅持半個月,有的說能堅持1個月,就是沒一個人敢說自己能堅持半年的。15年來,郭明義累計獻工1.56萬多小時,相當於多幹了5年的工作。

15年來,無論是漫天飛雪,還是大雨滂沱,沒什麼能阻擋住郭明義的腳步,而且天氣越是不好,他就越比平時到得早。

XX年7月的一個夜晚,天降暴雨,一條白天剛剛鋪好的坡道在暴雨的沖刷下出現了險情。下半夜1點多,郭明義給正在值夜班的同事高森山打電話,告訴他自己馬上趕往采場。望著采場公路,高森山心想:平時郭師傅都是走這條路,有急事就會翻那邊的山坡抄近道過來。今天這么大的雨,那個山坡可沒法翻。正想著,他忽然看到郭明義正冒著滾落的危險,從足有45度的陡坡上跌跌撞撞地趕過來。郭明義渾身是泥,腳也破了,雨水順著頭髮直往嘴裡淌。顧不上說別的,郭明義見面就喊:“抓緊時間修路! ”

常有人問郭明義,你怎么就能做到天天這樣?郭明義總是輕描淡寫地說:“不早點來看看,心裡不踏實。 ”其實,如果沒有頑強的意志品質,誰能做到這份堅持?而如果沒有願意為黨的事業奉獻一切的信念,又哪來的這份意志?

30年來,郭明義奉獻給企業的不僅是時間、青春和汗水,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即使需要他獻出生命也毫不猶豫。

XX年年,礦業公司開展了聲勢浩大的礦產資源保護活動,郭明義主動報名加入護礦隊,每3天值一個夜班。每次巡邏時發現異常情況,他總是沖在最前面。

一天凌晨,郭明義巡邏時發現一夥人正在偷礦石,他立即上前制止。這夥人拿出刀恐嚇郭明義:“趕緊讓開,不然廢了你!”郭明義毫不退卻,他甩掉上衣,拍著胸口說:“看你廢我哪! ”這夥人一看,真是遇到了不怕死的人,丟下礦石落荒而逃。一股勁頭——永不生鏽永不鬆動

螺絲釘永不生鏽永不鬆動,必須具有過硬的素質和本領。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更好地實現一名產業工人在國家和企業改革發展中的價值

有人說螺絲釘精神在當今社會已過時了,它等同於平庸,沒有遠大志向;等同於沒文化,只會貢獻體力。對照一下郭明義,這個說法不攻自破。

郭明義寫過一首詩:我是一名黨員/站在莊嚴的黨旗下/舉起自己的右手/宣誓宣誓宣誓/這崇高的承諾/需要用一生去實踐

郭明義的這首詩,也是他對黨的承諾。他深知,要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共產黨員,僅有堅定的信仰和十足的幹勁是不夠的。就像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鏽和鬆動一樣,自己只有不斷學習、練好本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更好地實現一名產業工人在國家和企業改革發展中的價值。

郭明義抓緊時間拚命學習的那股勁頭,從年輕時就開始了。 1982年參加工作後,家住齊大山礦區的他,每天騎車來回20多公里到市內上夜校。

在郭明義看來,新時期的產業工人應是有所專長的。他參加了統計員全國考試,是當時礦山公司唯一獲得資質證書的人。他還掌握了採礦地質和公路建設等專業知識。

新時期的產業工人應是放眼世界的。郭明義學了十多年英語,在齊大山鐵礦舉辦的英語強化班裡,他是班裡年紀最大、也是進步最快的學員。

新時期的產業工人應是全面發展的。他學習計算機,又讀完了經濟管理成人本科。

新時期的產業工人也應是講政治的。30多年來,郭明義始終不放鬆對黨的基礎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並找機會深入淺出地向職工宣傳、講解。

不斷給自己充電的郭明義仍像當年當兵那樣,一邊時刻儲備著戰鬥力量,一邊時刻準備著衝鋒陷陣。

1993年,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齊大山鐵礦擴建工程開工了,郭明義學了十多年的英語有了用武之地。礦長點名讓郭明義負責33台電動輪汽車組裝的現場翻譯和資料翻譯工作。

每次對著進口備件做翻譯時,郭明義都習慣性地檢查一下備件的質量。在檢查中,他發現5台美國製造的電動輪汽車有後軸箱開焊、電機燒斷等重大設備質量問題,就用相機拍下來並寫出中英文說明。面對如山鐵證,外方公司心服口服地賠償了礦里1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