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體會:吹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號角

黨的xx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一新形勢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性檔案。這將再一次吹響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進軍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關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實現,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關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科學發展觀提出的重大時代課題。

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客觀要求,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舉措,是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恩格斯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對於文化的發展來說也是如此,時代的需要、社會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推動其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原因和根本動力。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就指出:“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不斷完善,我國經濟建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人民民眾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對精神文化產品在質和量兩個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科學發展作為我們時代的主題,要求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要求能夠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局面的出現。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必然是物質財富和精神文化共同進步的社會,一個現代化的強國必定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協同發展的國家。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提高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之一。xx在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文化既是支撐、引領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而且文化產業直接就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翼,文化建設還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而對生產力的發展起著巨大推動作用。文化不僅是綜合國力的重要要素,而且對於推動綜合國力其他要素的發展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和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文化與經濟和政治日益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促進文化繁榮,大力發展作為“軟實力”的文化,已經成為全面增強綜合國力、提高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全球文化多元發展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載體,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中,文化多元化是民族精神保持獨立、世界文化生態保持平衡的重要基礎。各民族文化只有自覺、自信、自強,不斷繁榮發展,才能以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態度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才能避免被西方文化霸權同化的命運,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拓展文化權益,維護文化安全,推動世界文化多元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