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呼籲強化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的議案

正在北京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副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近日正式向大會提交2個建議,呼籲“強化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和“將空調機位列入建築設計強制性規範”。

強化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轉型的緊要時期,經濟轉型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企業的創新能力。而對企業創新能力的保護也就是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能否激勵主體創新積極性的關鍵因素。《專利法》、《商標法》等法律法規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非常明確,雖然在司法實踐以及當前的社會環境,對智慧財產權作為財產權加以保護的法律文化在不斷強化和形成,但在現實的執行過程中,甚至在司法保護環節卻面臨如下困境:

1、專利案件審理期限過長。雖然民訴法規定,一審審理期限6個月,二審3個月,但通常從立案起到生效判決,大部分都在兩年以上。其原因大致如下:法院審判人員缺乏,尤其是智慧財產權法官,每個法官每年100多宗案件,導致結案率低下;很多案件都經過管轄權異議、因提起無效而申請中止訴訟以及司法鑑定環節,導致延長時限。由於專利權保護本身有時限性,如果案件審理期限過長,不利於專利權的保護,正所謂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

2、確定專利權人損害賠償額的依據過於狹窄。依照專利法及其司法解釋,專利權人損害賠償額的確定依據為:專利權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額,或者侵權人因其侵權獲利的數額,或者專利權許可轉讓的數額,這三方面都沒有證據證明時,法院在100萬元以下確定損失額。但通常情況下專利權人對於上述三方面的舉證都存在困難,而籠統地按100萬元以下數額對專利權人又不公平,能否放寬參照依據,比如,參照專利權的評估價值確定損失額。另外,法院通過加大力度向稅務機關、海關等調取證據,或者扣押侵權人的財務帳冊的方式取證,來獲得侵權人因其侵權獲利的數額。

3、專利侵權案件執行力度不夠。專利侵權案件生效後,侵權人通常依照裁判文書應當賠償專利權人的損失,停止生產、銷售侵權產品。但往往是專利權人的賠償都很難實現,對於侵權人繼續生產、銷售侵權產品,法院的執行力度也不夠,有時要拖延一、兩年之久,這時專利本身也已無實際價值。

4、專利權刑法保護的門檻很高,一般要提供侵權人生產、銷售的數量或獲利額,且通常限於假冒專利的行為,對於未經許可擅自實施他人專利的,一般不予受理。

董明珠認為,智慧財產權保護現在面臨的法律困境是遇到侵害時,不能夠及時得到保護,也很難得到足夠的賠償。這導致侵害人的違法成本很低,權利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智慧財產權根本得不到有效保護,無疑是對創新精神的巨大打擊。

為此,董明珠建議:1、重視智慧財產權法官隊伍建設,簡化程式。成立專門、相對獨立的智慧財產權法庭,培養專業的法官隊伍,提高智慧財產權案件的審理水平。對於清晰明了的案件,應當簡化程式,對於審理時間過長的案件,應該強化侵權人的時間成本。

2、對於賠償金額的認定,應該賦予法院的取證責任和能力。過分的強調專利權人自行取證或者申請法院取證,但法院一般不依職權取證,會使專利權損害賠償額的確定不科學,當然專利權的保護就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