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參考範文:小麥種植技術意見

意見參考範文:小麥種植技術意見

今年我縣小麥喜獲豐收,全縣xx萬畝小麥,平均單產xx公斤,創歷史最好水平。為不失時機地種足種好小麥,為明年夏糧豐收打好基礎,今年秋種的指導思想是:“以小麥良種補貼推廣項目為依託,以科技入戶示範工程實施為抓手,切實搞好各項秋種技術措施的落實,提高秋種質量,穩定面積,主攻單產,增加總產”。在技術措施上,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項:

一、選用良種,區域種植

良種是小麥增產的內因。因地制宜選用良種,實行良種良法配套,是實現小麥高產優質的基礎和關鍵因素。實行區域化種植,可以有效解決品種“多、亂、雜”現象,提高品種純度和質量,增加小麥產量。因此,今年秋種,各鄉鎮要緊密結合良種補貼項目,做到區域連片種植。品種選用要做到因地制宜,要根據不同的生態區域、地力水平、播種時期、水澆條件等因素,最佳化品種結構。在品種布局上:高肥水地塊應以良星99、菸農19號等品種為主;中肥水地塊應以菸農19號、菸農21號、邯 6172、山農664等品種為主;旱地應以菸農19號、菸農21號等品種為主;晚茬麥可選用適於晚播早熟的魯麥20號等品種。

二、增施有機肥,配方施用化肥

肥料是小麥增產的物質基礎。近幾年,受糧價偏低和生產資料漲價影響,農民對麥田投入減少,特別是有機肥用量嚴重不足,重氮肥輕磷肥忽視鉀肥的現象比較普遍,施肥不科學,制約著我縣小麥產量的進一步提高。為保持小麥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各鄉鎮要發動民眾廣辟肥源,增加有機肥的投入。特別要積極推行秸稈還田、秸稈過腹還田和催腐劑漚制秸稈還田等措施,努力擴大秸稈還田面積,以培肥土壤,提高地力。一般要求高產田畝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還田鮮玉米秸800公斤左右;中低產田畝施有機肥2500~3000公斤,還田鮮玉米秸500~800公斤。

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測土配方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農民盲目施肥、過量施肥現象的發生,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因此,各鄉鎮要結合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重點調整好氮磷鉀配比,以提高肥效。化肥的畝施用量大致為:高產田一般全生育期畝施純氮16公斤,磷(p2o5)8~10公斤,鉀(k2o)7.5~9公斤,硫酸鋅1公斤;中產田一般畝施氮12~14公斤,磷(p2o5)8公斤,鉀(k2o)5~7.5公斤;低產田一般畝施氮 12~15公斤,磷(p2o5)8~10公斤。上述總施肥量中,中、低田應將全部有機肥、磷肥、鉀肥、鋅肥和50%的氮肥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麥起身拔節期再施50%氮肥。高產田應將有機肥全部、氮肥的40%~50%,全部的磷肥、鋅肥和50%鉀肥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麥拔節期再施50%~60%氮肥和 50%鉀肥。要大力推廣化肥深施技術,堅決杜絕地表撒施。

三、深耕細耙,提高整地質量

對土壤實行大犁深耕可疏鬆耕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進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和養分釋放,還可以提高土壤滲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因此,對採用秸稈還田的高產田,要充分利用大中型農業機械,儘量增加耕翻深度,努力擴大機械深耕面積。土層深厚的高產田,耕深要達到25厘米以上,中產田23厘米以上。對於一般地塊,可以不必年年深耕,而套用“少免耕”技術,包括鏇耕、淺耕、或耕而不翻等。秋耕宜早不宜遲,要在秋作物收穫後,抓緊進行機械耕翻,防止跑墒,並蓄積秋季降水。同時機耕要和機耙結合,切實做到邊耕翻邊耙耮,要耙透、耙實、耙平、耙細,消滅明暗坷垃,切忌深耕淺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