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安全預案

5、乘行時,由於沒有運動條件,食物的消化過程延長、速度減慢,如果不節制飲食,必然增加胃腸的負擔,引起腸胃不適。

(二)急救處理

急救的原則是:遇到事故時,應沉著大膽,細心負責,分清輕重緩急,果斷實施急

救方法;先處理危重病人,再處理病情較輕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處理局部;觀察現場環境,確保自己及傷者的安全;充分運用現場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來協助急救。

1、處理前觀察

在做具體處理前,需觀察患者全身,並掌握周圍狀況。判斷傷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將耳朵靠近聽聽呼吸聲。尤其要注意臉、嘴皮、皮膚的顏色或確認有無外傷、出血、意識狀況和呼吸情形,仔細觀察骨折、創傷、嘔吐的情況。

2、處理過程中

隨後,更要選擇具體的處理方法。尤其對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況,不管有無意識,發現者均應迅速作緊急處理,否則將危及患者生命。在觀察症狀的變化中,遇症狀惡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應急處理。

現場要儘量組織好對傷病者的脫險救援工作,救護人員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觀察後處理。

在活動中發生的外傷或突發病況有很多種,所以也需施以各種適當的急救方法加以應付。至於相關症狀的具體處理方法,在後文詳述。

在做急救處理時,以患者最舒適的方式移動身體。若患者意識昏迷,需注意確保呼吸道暢通,謹防嘔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為確保呼吸暢通需讓患者平躺。若有撞擊到頭部的也要水平躺下,若臉色發青需抬高腳部,而臉色發紅者需稍抬高頭部,有嘔吐感者,需讓其側臥或俯臥為宜。

3、處理完畢後

在緊急處理完將患者交給醫師之前,需對患者進行保暖,避免他消耗體力,以使症狀惡化。接著聯絡醫師、救護車、患者家屬。

原則上搬運患者,需在充分處理過後安靜地運送。搬運方法,隨傷患情況和周圍狀況而定。在搬運中,患者很累,要適度且有規則的休息,並隨時注意患者的病況。

4、急救體位

患者體位應為“仰臥在堅硬平面上”。如果患者是俯臥或側臥,在可能情況下應將他翻轉為仰臥,放在堅硬平面上,如木板床、地板或背部墊上木板,這樣,才能使心臟擠壓行之有效。不可將患者仰臥在柔軟物體上,如沙發或彈簧床上,以免直接影響胸外心臟擠壓的效果。注意保護頭頸部。

5、翻身的方法

搶救者先跪在患者一側的肩頸部,將其兩上肢向頭部方向伸直,然後將離搶救者遠端的小腿放在近端的小腿上,兩腿交叉,再用一隻手托住患者的後頭頸部,另一隻手托住患者遠端的腋下,使頭、頸、肩、軀幹呈一整體同時翻轉成仰臥位,最後,將其兩臂還原放回身體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