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供水危機專項應急預案

(5)事故報告單位負責人簽字或加蓋單位印章、報告時間。

應急處理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

4.2 預警級別的確定、轉化與發布

4.2.1預警級別的確定

政府有關部門收到相關信息並證實突發供水危機事件即將發生或已發生時,初步判斷其級別與類別後,按照相關應急預案進入預警狀態。在此基礎上,要迅速組織專家研究確定事件級別,有針對性的實施預案和措施。

4.2.2預警級別的轉化

根據供水危機事件的發展變化和處置控制情況變化,應該及時調整預警級別,在紅色(i級)、橙色(ⅱ級)、黃色(ⅲ級)和藍色(ⅳ級)之間轉化,可以跳級進行。

4.2.3預警級別的發布

供水危機事件發生或將要發生時,根據事件性質和級別,要及時發布預警公告:

ⅰ級(紅色)預警。市人民政府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市人民政府發布;

ⅱ級(橙色)預警。市人民政府報省人民政府同意後,由市人民政府發布;

ⅲ級(黃色)預警。由市人民政府確定發布;

ⅳ級(藍色)預警。由市市政公用局或事件發生地市(縣)、區人民政府報市人民政府同意後發布。

4.3 預警預防措施

4.3.1預警措施

進入預警狀態,相關市(縣)、區人民政府和市政府相關部門應採取以下措施:

(1)立即啟動有關應急方案;

(2)發布相應預警公告;

(3)根據突發供水危機事件的級別與類別建立相應的應急保障機構;

(4)指令應急處置組織和應急救援隊伍進入臨戰狀態,供水監測機構立即開展應急監測,隨時掌握並即時報告事態進展情況;

(5)調集事件應急所需的專家人員及有關物資和設備等,確保應急保障工作順利進行。

4.3.2預防措施

無錫市供水危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協調突發供水危機事件的預防工作,市市政公用局、環保局按照部門職能協同有關部門分別對城市供水質量(水質、水壓)和城市供水水源質量進行監管。

(1)加強對城市供水水質、原水水質及其生產設施設備的檢驗與檢測,建立城市供水質量監測信息網路共享體系,掌握水質動態。

(2)開展突發供水危機事件的假設和風險評估,完善各類專項應急方案,並組織演練。同時做好相關宣傳工作,提高全民安全意識。

(3)建立供水應急人才資料庫和應急保障隊伍,儲備應急救援物資。

4.4 先期處置

供水事故發生後,市應急現場指揮部成立前,事發單位和有關部門,要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統一指揮下,按照有關方案,迅速實施先期處置。堅持“早發現早處置、先發現先處置、邊報告邊處置”的原則,與事件搶時間,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嚴防次生、衍生事故發生。同時,迅速向上級和有關部門報告。

5  應急回響

5.1 回響原則

應急供水堅持“屬地為主、重點保障”的原則。通過合理調度,儘可能保障所有用戶有序用水。在無法保障全部用戶用水時,要確保居民用戶基本生活用水;重點保障飯店賓館等服務業基本用水;重點保障學校、醫院、部隊等社會重點事業單位的食堂用水;重點保障城鄉運行生命線企事業單位和重要外資企業的正常生產用水;優先保障市區重點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合理用水。

5.2  分級回響

ⅰ級、ⅱ級突發供水危機事件發生或將要發生時,由市人民政府決定、市長簽發,並報省人民政府批准或同意,向社會發出紅色或橙色緊急預警信號,同時啟動供水危機事件應急方案。並著手成立“現場應急處置指揮部”,按有關方案和相應級別措施迅速組織實施,同時將有關情況按規定程式報告省政府或國家有關部門,必要時請求省政府、兄弟城市、外地有關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軍隊緊急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