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醫療工作總結

一、加大投入,夯實提高保障水平的基礎

區委區政府加大對引導資金的投入,將籌資水平從去年100元/人提高至今年120元/人,其中,兩級政府從去年補助40元/人提高到60元/人,而民眾繳費額不變,吸引了更多民眾參加,籌集了更多資金,為提高保障水平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XX年全區參加合作醫療人數為557399人,其中農民498879人,占農民總人數93.4%,其餘為居民,全區共籌集資金66,887,880元,補償30677人次,支出金額63,531,209.63元,人均補償2071元,人均報銷比例為34.8%,人均兩項比上年同期提高546元、6.98%,鎮級醫院就醫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更提高到51.81%。

二、最佳化報銷方案,貼近廣大民眾

在總結去年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以貼近民眾,方便民眾為原則,最佳化報銷方案,簡化報銷費用計算方法,取消醫院分級分段報銷比例,將鎮、區、區外三級醫院每一級的報銷比例統一起來,規定鎮級報70%、區級報50%、區外報40%,使民眾對報銷方案易明易懂易算,做到心中有數,得以權衡利弊,科學選擇醫院,合理利用資源,使醫療支出費用發揮最大效用。這個報銷方案的實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廣大民眾歡迎,一些農民阿伯說:“計算方法簡單,國小孫子都會,懂計算,就知道去哪間醫院看病好。”今年5月26日在崑山召開的衛生部東部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會議上,衛生部官員及與會專家對我們的方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三、嚴格把關,用好、管好合作醫療基金

用好管好基金是合作醫療取信於民並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為此我們加強對基金管理,健全基金管理制度,確保基金合理使用,安全有效。一是堅持基金公布、基金審計制度。每月將各鎮(街)、各村的基金使用、收支情況,通過鎮(街)農合辦反饋給村,在鎮(街)政府、村委會的政務、村務公開欄公布,接受民眾、社會監督;每季向區監督委員會、管理委員會成員報送基金收支情況表,並在《番禺日報》公布,讓社會了解合作醫療基金的管理情況;在審計方面,區審計部門根據年度計畫及上級審計安排,每年對合作醫療基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並按程式公布審計結果,確保基金的安全。今年7月8日至17日,區審計局對XX年基金收支情況進行了全面審計,審計結果表明,XX年區鎮兩級財政能嚴格依照《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衛生部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意見的通知》(粵府辦【XX】24號)規定配套資金並撥付到位,番禺區財政局和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番禺區支公司對農村合作醫療專項基金能設專帳管理,專款專用。番禺區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所提供的會計資料真實地反映了XX年農村合作醫療專項基金的收支情況,財務收支活動能遵守有關財經法規;二是健全統計、會計制度,按照省、市合作醫療統計有關要求,每月由下而上真實、準確填報數據,每季匯總核對按時優質上報市、省農合辦;會計方面,衛生局、財政局在執行行政機關單位財務制度的同時,規定合作醫療服務管理中心(保險公司)必須貫徹廣州市農村合作醫療財務管理辦法,嚴格執行機關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管理合作醫療基金,並開展檢查;三是健全報銷抽查、審核制度。把對保險公司操作的報銷計費抽查納入常規工作,採取遠程監控和實地抽查相結合,認真進行抽樣審核,現場報銷抽查率為15%,零星報銷為25%,最大限度地保證民眾得到應有的補償待遇。全年共抽查現場報銷個案3088宗,零星個案1790宗;對異地就醫、轉院至非定點醫院及一些特殊情況的,實行村委調查核實一審、鎮二審、區三審的三級審批制度,確保基金得到合理使用。全年三級審批個案366宗。四是完善中途參保制度,規定鎮(街)、服務管理中心、財政部門按有關程式辦理中途參保手續,使資金劃轉與數據統計同步,杜絕人數與金額不對應現象。此外,基金運用達到了預期效果,全年支出金額63,531,209.63元,占基金總額94.98%,結餘約336萬元,約占總額5%,另加上年結餘576萬元,年底滾存約9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