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工作總結

三是全面開展用水單位和公共場所用水器具的改造。我市加大對節水器具改造工作監管力度,對20多個責任區、局約200餘家單位用水器具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兩次專項檢查,多次組織對“五小單位”進行抽查,以確保節水器具普及率100%目標的完成。市市政市容管理局結合全市公廁改造,完成了全市500座公廁的節水器具改造任務。各責任單位和行業主管部門廣泛發動,加強檢查和監督,各用水企業、單位都積極按照創建要求,對所使用的非節水器具進行更新、改造,市區共有2827家企業、單位完成了節水器具改造,投入節水器具改造資金近千萬元,更換水嘴5萬餘只,各類便器1.5萬隻。其中蘇州市旅遊系統共改造節水型水嘴近1000隻,淘汰更新抽水馬桶1000餘只;蘇州大學改造更新水嘴達5500餘個。

九、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城市水環境

我市緊緊抓住城市發展的有利時機,以水環境綜合整治、城市建設和老城區、老街坊、老新村改造等為契機,加快城市供排水管網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一是加快城市供水設施建設。近年我市共投入改造資金近十億元,實施了北部供水工程,惠及相城區36.52萬市民。同時結合市政道路和老新村改造、老街坊改造、城中村改造、“一戶一表”等工程項目,更新改造供水管道241條、近400公里;累計完成一戶一表改造20.5萬戶,改造屋頂水箱3871隻,市區的水錶到戶率達到100%,為居民生活用水實施階梯式計量水價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上述工程的實施有效降低了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水量,管網漏損率下降至11.26%。

二是完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目前市區共建有19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74.75萬立方米,市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xx年起,在中心城區56平方公里範圍內實施了污水管網支管到戶和雨污水分流工程,完善了市區污水管網收集系統,累計敷設完成雨、污水分流管道550公里。使全市生活污水全部收集進入污水處理廠,大大減少直排河道的污水量,改善了城市水環境。

十、開展節水科研,拓展非傳統水資源利用

一是開展節水科學研究。近年來,我市聯合中國地質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先後開展了江蘇省蘇州市城市規劃區地下水資源評價、蘇州市地下水合理開採與地面沉降控制研究、蘇州市城市規劃區淺層地下水開發利用研究和蘇州市地下水禁采效應分析等十餘項節水科學研究,為提高城市節水管理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市節水辦聯合生產企業,研製了壓氣式分量排水閥,具有安裝簡單、使用方便、節水效果突出的優點,為居民節水器具改造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技術保障,並在省內外多個城市得到推廣套用,獲得了蘇州市總工會十佳合理化建議“金點子”獎,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推廣套用非傳統水資源。近年來,我市在重視節流的同時,積極探討開源的途徑,提高對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的認識,研究落實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以解決“水質型缺水”帶來的困擾。蘇州市蔬菜研究所、蘇州市農業技術職業學院充分利用雨水資源,通過塑膠膜房和玻璃房將雨水收集、儲存、淨化,進行工廠化生產;園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中新生態科技城等單位秉承“環保優先”的理念,施工設計時就考慮雨水的收集,經過處理後作為內部綠化、衛生沖洗用水;相城區金藝電鍍公司,採用膜分離技術對電鍍廢水實行中水回用處理,使每天耗水從500噸減少到150噸。上述企業、單位只是蘇州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的典型,目前“節約、循環”的理念已在全市得到推廣套用,像這樣的單位也越來越多。

三是加大再生水利用的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再生水利用工作,首先在新制定的《條例》中明確要求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推廣建設再生水利用系統,確保再生水利用設施正常運轉,水質符合國家再生水水質標準。綠化、景觀、環衛等用水首選再生水、雨水。其次近兩年加速推進市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深度處理工作,通過生物脫氮、曝氣生物濾池、高效沉澱、高密度微孔過濾等深度處理技術、工藝,使污水廠出水達到一級a標準,市區污水處理廠的出廠水已全部達到再生水標準,主要用於河道景觀、城市綠化、道路沖洗、工業生產冷卻用水等方面。同時為了保證再生水用於景觀河道的補充,強化了市區河道疏浚、換水、保潔等工作,美化了河道景觀。

通過上述創建任務和措施的落實,我市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對照《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經自查認為:我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的六項基本條件、五項基礎管理指標和11項技術考核指標都已達到考核標準和要求。XX年度,萬元地方生產總值取水量為19.04立方米/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為15.23立方米/萬元,我市火電、鋼鐵、棉印染、造紙、啤酒等5行業的工業取水量指標全面達標;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為84.40%;節水型企業、單位的覆蓋率為23.2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為136.82升/人.日;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已達21.59%;供水管網的漏損率下降到11.26%,城市污水處理率為90%、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