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年度工作總結

推行強有力的監控機制 

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既要加強思想教育,又要有嚴格合理的規章制度的保證。這些年來,我 們推行並依靠三個有效的監控機制,使惠僑科的醫德醫風建設逐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靠健全的約束機制規範形象。針對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道德方面出現的新情況和 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的要求,我們引導惠僑科廣泛討論,獻計獻策,制定了以“十要八不準” 為核心的職業道德規範和文明行醫實施細則,並力求體現“三性”:一是系統性。對臨床醫 療科室和醫技輔助科室,都規定了相應的優質服務措施;對醫生、護士和護理員,也制定了 廉潔行醫守則。二是具體性,儘量細化量化有關規定。如關於禁止收受紅包問題,規定收受 紅包100元以下者,通報批評,扣發勞務補貼3個月;金額超過100元給予行政警告處分,扣 發勞務補貼6個月;凡以醫謀私,向病人暗示、索要紅包者,則加倍處罰。三是可操作性。 制定了易於實施的考評標準和考評辦法,把科室和個人醫德醫風的表現按照100分的目標, 分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差”五等,逐條考評,綜合打分。 

靠嚴格的監督機制維護形象。主要做到“三個結合”:一是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結合。我們 指導惠僑科黨總支把醫德醫風建設作為黨總支、支部建設的目標管理之一,幫助其制定了《 黨員幹部廉政建設的20條規

定》;把醫德醫風建設作為黨內民主生活會的主要內容,黨總支 堅持每季度、黨支部堅持每月進行一次對照檢查;發動黨外民眾評議打分,提出批評意見, 促使黨員醫務工作者帶頭廉潔行醫。二是領導監督和民眾監督相結合。一方面,醫院和惠僑 科領導每周查房一次,並分別到科室參加黨支部大會、黨小組生活會,了解情況;另一方面 ,每月召開一次醫德醫風形勢分析會,在門診部、住院事務處設立舉報箱、舉報電話,定期 召開傷病員座談會,發放“住院病人問卷調查表”,多方面、多渠道聽取病人的意見。三是 院內監督與院外社會化監督相結合。在搞好院內監督的同時,建立了社會化監督網路,先後 聘請新聞記者、駐地政府工作人員、有醫療契約的企業職工、離退休人員等各方面、各階層 的代表53人做監督員,請他們定期填寫“監督評議卡”,適時召開監督員座談會,使監督工 作實打實。 

靠有效的獎懲機制完善形象。我們把醫德醫風的表現作為評先創優的重要內容,作為晉職晉 級和立功受獎的重要條件,作為超額勞務補貼發放的重要依據,並堅決實行醫德醫風“一票 否決制”。先後對3起違反規定收受紅包、接受禮物的事件進行了嚴肅查處,分別給予罰款 、延緩晉級和通報批評,收到了“處理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 

強有力的監控機制,促進和保證了惠僑科一流的服務。許多患者以當地最普遍的贈送禮品、 紅包等方式,表達真誠的謝意,但都被醫務人員婉言謝絕。有的實的推辭不了,收下後馬上 交給組織處理。20年來,工作人員上交紅包30多萬,金項鍊、金戒指等物品XX余件。有一 位入住惠僑科的患者,不相信這裡不收紅包。出院前,她試探性地給教授、經治醫生、護士 、衛生員5人各送了一個紅包。但都原封不動地退還給她。她以為送的錢太少,索性又加倍 送去,還是無一人收下。她感嘆地說:“我算服了”。泰國《新中原報》曾連載長篇通訊, 稱讚惠僑科“改革開放多年,但歪風沒有刮到這裡……” 

建立適應新形勢和醫德醫風要求的激勵模式 

在醫德醫風建設中,教育是基礎,監控機制是保證,而激勵模式也是不可缺少的動力 。這些年來,我們針對人們利益觀上的新變化,不斷拓寬思路,建立了適應醫德醫風內在要 求的激勵模式。 

以榮譽激勵為主導。我們堅持開展爭當醫德醫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活動,每月一次講評, 每半年一次小結,每年進行一次綜合評比,並召開表彰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大會,先後樹立 了“待病人如親人的護士長麥堅勤”、“無私奉獻為病人的醫生黃蘭君”、“醫德高尚的全 軍優秀護士楊麗”等先進典型;給予成績突出、備受患者好評的130多人次記功、嘉獎。榮 譽成為大家自覺樹立醫療新風的強大牽引力,在醫院開展的爭先創優活動中,比、學、趕、 幫、超蔚然成風。 

以經濟補償為槓桿。10年前,我們以惠僑科為試點,在全國衛生行業率先推出“全方位綜合 目標責任制”,即確定惠僑醫療收益指標,實行成本管理,確定醫療技術指標,實行科學管 理,把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動和醫德醫風的表現加以量化,使之與個人收益掛鈎,讓醫務人員 高技術勞動的價值得到社會的承認,讓奉獻大的人得到較多的經濟利益。1990年來,黨委根 據惠僑科醫德醫風等方面的始終走在全院前列的實際,決定在超額勞務補貼分配上高於全院 平均數的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