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班務計畫

班務計畫內容:

班級管理(教師培養 班級文化 常規習慣)

教育教學(主題開展 蒙氏活動 特色教學)

保育保健(安全教育 衛生習慣 )

家長工作(家長會 開放活動)

每月重點(行事日曆)

班務計畫形式:

先整體現狀分析 後分塊具體策略

邊進行現狀分析 邊進行措施計畫

班級管理:

1、教師培養:

(1)兩個年輕教師毫無帶大班的經驗,尤其是在教育教學方面明顯缺乏信心。蘇老師和尚老師對大班的課程陌生,不但對蒙氏和主題教學沒有了解,對於各自主要負責的項目也缺乏經驗,像蘇沒有組織過打擊樂,尚也沒有獨立負責過大班的美術教學。

(2)班級教師工作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不夠強。在班級部分事務的處理上,班長嘮叨較多、不夠放手導致年輕教師工作有依賴性、比較被動,自我要求缺乏高度。

1、教師培養:

(1)加強教師的自我學習和相互學習。除了班級成員間的自我學習和相互指導,根據各自主要負責的項目,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音樂和美術教學分別由蘇和尚主要負責,向李霞、毛林林等老師討教大班音樂、美術教學方法和經驗,各有側重點地一起勝任大班的教育教學工作。

(2)幫助她們尋找多個突破點並多給予鍛鍊機會以提高其工作的自主和主動性。蘇負責部落格和打擊樂,尚則負責美術和宣傳欄,嘗試指導她們當月代理班長(尚—10月;蘇—11月),不斷提高自我要求。

2、班級文化:

(1)班級的物質環境比較乾淨整潔但一般均由老師負責整理和維護,幼兒參與較少,班級小主人的意識不強。

(2)投入環境中使用的提示語已經發揮了作用,大部分幼兒守信有禮但也有一部分幼兒和家長沒有集體的規則意識也欠缺文化底蘊。

(3)教師之間、師生之間以及與家長之間關係比較融洽,不過也有幾個家長太過苛求、教師的言行舉止與優秀的教師仍有一段距離。

(4)增強幼兒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提供鍛鍊機會讓幼兒參與共同維護班級物質環境,指導幼兒輪流擔任負責人。

(5)帶領家長和幼兒一起商討制定和製作班級常規小書——天使有約。從教師自身做起,帶領家長和幼兒一起執行“天使有約”,一起提高自身素養。

(6)班級藉助良好的班級讀書氛圍,一起讀好書、好讀書,不求讀多、但求讀透,一起“以書養人”。教師必讀《爬上豆蔓看自己》,幼兒必讀《大衛上學去》,家長必讀《入學早知道》,一起營造書香濃濃的班級氛圍,努力做高素質的讀書人。

3、常規培養:

(1)大部分幼兒的常規習慣比較好,個別幼兒規則意識淡薄。部分孩子滋生了一些壞習慣。(例如打斷他人、大聲吵鬧等。)

(2)養成教育留有“小尾巴”:個別幼兒的生活習慣比較差(壯壯、丞丞進餐緩慢;小雨、妞妞沒有規則感;、洋洋、子涵缺乏自控;),有一小部分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和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弱(小雨、丞丞、壯壯、紫怡、夢麟等)。

(3)將規則意識的培養滲透於日常生活和遊戲活動,鞏固良好的常規習慣和生活秩序。針對幾個習慣差的幼兒,配班教師多囑咐多指導,幫助其適應集體的生活秩序和日常規則。

(4)全面和個別指導結合,徹底擺脫“小尾巴”:與蒙氏日常生活工作結合,保育老師手把手地教授值日生怎樣履行職責,幫助其掌握基本的服務技能。班級教師統一要求,持之以恆地鼓勵幼兒自己盛飯菜、收拾衛生、照顧植物、整理床鋪,然後有重點地糾正個別幼兒的不良習慣

教育教學:

1、主題活動——有了初步的思路也累積了一點經驗,但在區域材料的更新方面不夠及時,在主題牆布置上缺乏美感,幼兒的參與性不夠多。

2、體育運動——熱情高漲但技能不夠強,早操需要更換:幼兒越來越喜歡體育活動,但是幼兒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需要老師給予個別指導。教師自身的的體育技能和指導經驗也需要提升和積累。

3、蒙氏工作——傳統教具的運用有序而且比較深入,但是延伸材料不豐富,與主題區域的銜接較少。對幼兒蒙氏工作的觀察記錄發揮了追蹤指導的有效作用。

具體措施與內容:

1、平行教研——與平行班教師一起商定大班主題計畫,然後班級三位教師每周一起研究出主題進度,不斷豐富主題牆和區域材料並視幼兒操作情況及時更新。

2、提升技能——增強師生的運動技能,加強對幼兒的指導:正規與非正規性體育活動結合,師生共同學新的繩操、練籃球、學跳繩和竹竿及皮筋,保持運動熱情的同時,循序漸進地提高運動要求,關注能力弱幼兒的進步,逐步提升師生運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