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反思小結2篇

通過對幼稚園區域活動的教研學習及互查,使我們知道所謂區角活動,它能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長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開學初,我們根據我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對部分活動區域材料進行了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層次性、趣味性、易操作性。通過孩子們的活動,也充分證明了我們投放的材料符合幼兒的發展特點。特別是我們在美工區投放的用麵粉、鹽、顏料混合在一起的繪畫材料,幼兒的作品體現出立體的效果,增強了幼兒繪畫的興趣。

製作區,一直是我們活動效果不佳的區域,因為幼兒的製作水平有限。這學期我們經過反覆研討,為幼兒提供了新穎的衍紙畫,新的材料,吸引了幼兒,每天選擇這個區的幼兒多了,孩子們製作出來的作品也相當漂亮。但是在具體的區角活動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問題。

問題一:在科學區中,我班小朋友利用反衝力製作的小汽車,老師們提出有不衛生的現象,這一點,使我們沒有考慮到的。根據老師們的意見,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我們可以嘗試用替代物給氣球進行充氣,不直接用嘴充氣。同時對科學區的材料進行增加它的趣味性,可以根據一些科學原理,製作一些孩子們喜愛的玩具。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發現科學原理。

問題二:圖書區的環境有些不夠安靜,這有客觀原因,也存在著幼兒在看書的過程中有不安靜的因素,這要靠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培養。教師也要及時調整一些圖書資料,吸引幼兒的興趣,能夠專注的看書。

此外,教師應該及時的分析、長反思,在觀察長指導的基礎上,做好觀察記錄長進行理論、實際的分析。在這其中,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教師自己,環創是否適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調整;遊戲中的介入行為是否及時、適時,對幼兒的遊戲是否有推動作用。二是幼兒:孩子的興趣在哪裡,遊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是否已經具備幼兒在遊戲中的效、合作等達到怎樣的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體現指導的價值,幫助我們不斷發現區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枕頭的自主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將主題與區角有機結合,互相滲透,使主題在區角中生成和發展,使區角在主題背景下豐富和深入,體現出課程內容的整體性,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

幼稚園反思小結(2):

《顏色變變變》這一科學活動是根據幼兒在認識基本顏色紅、黃、藍的基礎上設計的,孩子對顏色很敏感,他們除了對紅、黃、藍基本顏色清楚外,對其它顏色也很感興趣,有時也會說出桔黃色、綠色、紫色等,為了初步讓幼兒知道這些顏色是怎樣變過來的,我設計了這樣一節活動。

本節活動的目標是:1、在認識紅、黃、藍的基礎上,樂意參加變色的操作活動,體驗變色的樂趣。2、知道不把顏色塗到別的地方。主要以幼兒興趣為主,讓其感受顏色變化的神奇。

科學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自己摸索、探究,讓孩子去發現問題,整節活動上下來,孩子們總體來說還是很感興趣的,都能積極的參與活動,感受顏色變化的快樂,從這一點看基本完成了活動目標。但由於個別顏色變化不明顯如:紅色和黃色變橙色,有的幼兒紅色沾太多而黃色又太少,使得整個顏色沒太大變化,使其對顏色會變的概念還不清楚。這點在今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