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行為習慣小結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3—6歲的孩子各種行為尚未定型,加強對他們的品德教育,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一環,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從來都是非常重視良好習慣的訓練和培養的。行為習慣包括許多內容,如禮儀教育、勞動、生活習慣、愛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於現在的幼兒在家庭中地位發生了變化,往往是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親職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現為寵愛多,教育少、順從多、要求少,幼稚園老師經常會發現幼兒在家庭和幼稚園之間存在著行為習慣方面的脫節現象,在幼稚園里感覺孩子較聽話,能積極地做事情;而在家裡,家長反映孩子任性、依賴性強。在幼稚園里已養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到了家裡被淡化,甚至被廢止。例如:在幼稚園里小朋友堅持每天獨立地進餐,不挑食;在家裡,一家人圍著孩子轉,你逗樂、我餵飯,孩子成了“小皇帝”。

幼稚園和家庭是培養幼兒文明行為的重要場所,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僅在幼稚園里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在家庭也應嚴格要求,這就需要家庭與幼稚園的合力,實現“家園教育一體化”。其表現是在課程領域裡實現多種經驗的整合;在家庭和幼稚園的關係上追求家長與教師的夥伴關係,合作關係。要實現家園教育一體化,取得對幼兒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稚園必需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方法,了解幼稚園教學與遊戲的目的、內容及方法,運用多種有效手段吸引家長的關注和參與,使家長重視幼教;另一方面,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堅持不懈地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在幼稚園形成的行為習慣在家裡得以鞏固和發展,做到家園攜手,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家園一體化教育中,幼稚園與家庭之間是一種雙向的關係,其中幼稚園應採取主動,充分調動家長這一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讓家長成為教師的夥伴,把幼稚園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兒的學習經驗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得到鞏固和強化。因此,在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中,今學期我街道制定以下計畫:

1、制定家園聯繫表

家園聯繫表的作用是在行為習慣方面,對家長提出一些具體要求,要求家長督促幼兒嚴格執行,積極鼓勵有進步的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設立的具體內容為8個:早起早睡;有禮貌;獨立進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愛勞動;不挑食,不挑穿;愛護、收拾玩具。每項文字邊上有圖示,便於家長與幼兒共同評價,日期為星期一~星期日,用標記表示幼兒的表現情況,好★中△差╳,在備註一欄里,寫寫今天幼兒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講講有趣的事情,或根據幼兒自己的表現,增添項目,家長堅持每天給予認真的記錄,每周的情況在周五下午總結,經過老師認真細緻的整理和統計工作。對在某些方面有明顯進步的幼兒,老師在集體中進行表揚,並作為“評選學園四星”的標準。設定“小紅花園地”,如午睡小紅花, 進餐小紅花,講衛生、愛勞動小紅花,比一比誰的紅花多,誰的進步大。激發幼兒積極向上的願望,抓住時機,多採用正面教育,鼓勵幼兒的進步。例如:某某小朋友原來在家裡不做事,依賴性強,有了家園聯繫表後,在家裡變得勤快多了,幾月幾日媽媽在備註欄里記下這樣一段話:某某今天學會了自己繫鞋帶,既認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帶非常好”。家長們都說自從有了這個表後,孩子們變得懂得聽話多了,家園聯繫表就象老師教給家長的神奇法寶,孩子們都一個個變了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