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縣政府半年工作總結

一、關於xx上半年工作

在縣委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全縣各級部門牢固樹立正確的科學發展觀,按照“搶抓機遇,西向發展,爭先進位,奮力崛起”的總體方針與要求,緊緊圍繞今年的年度目標,努力轉變政府職能與工作作風,真抓實幹,開拓創新,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保持了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上半年累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68億元,同比增長12.6%,其中一、二、三產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8.8%、29.8%和8.0%。

(一)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

上半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33億元,同比增長54.1%;實現銷售收入3.25億元,同比增長60.7%;完成稅金1211萬元,同比增長23.8%。工業經濟運行質量逐步提高,企業市場開拓成效顯著,產銷率達98%。

等支柱產業發展迅速,上半年累計完成產值2.9億元,同比增長61.6%,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87%。全縣工業企業技改擴建項目投入完成3200萬元,企業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

(二)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較好

全縣夏糧總播面積92.1萬畝,增長1.3%;總產32.81萬噸,增長17.5%。基地建設初步形成了沿澮30萬畝優質稻生產區、沿淮40萬畝優質小麥和10萬畝優質蔬菜生產帶、西部30萬畝優質花生生產區、東部2萬畝優質水果生產區,以及沱湖、小圩雜交稻制種基地和朱頂、長淮優質小麥良繁區等。養殖業發展態勢良好,實現畜牧業總產值4.27億元,增長3.8%;實現漁業總產值2.07億元,增長9.3%。春夏播作物種植結構更趨合理,高產優質高效作物比重增加,在地作物長勢良好。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城關溝東酥梨協會、興華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楊庵農場、長淮園藝等4家單位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或產品認證;“沱湖牌螃蟹”、“春笛牌掛麵”、“漢白玉貢牌大米”、“易禾牌大米”等產品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勞務經濟保持較快增勢,累計勞務輸出達12.85萬人次。

(三)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迅速

繼續組織開展了以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商業欺詐為主的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活動。上半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43億元,增長13.4%。其中,縣及縣以下分別增長13.9%、12.8%,城鄉市場呈現出同步發展的良好態勢。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5.78億元,同比增長13.6%;住宿餐飲業完成6530萬元,增長11.1%。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為主體的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工作成效顯著。上半年全縣已建成配送中心2個,農家店106個,其中鄉級店33個,村級店73個。以試點企業為龍頭,鄉級店為骨幹,村級店為基礎的新型農村流通網路初現雛形。積極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建設。6月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5.62億元,比年初增加3.48億元,增長14.8%;各項貸款餘額14.94億元,比年初增加9614萬元,增長6.7%。

(四)招商引資和園區建設取得新進展

上半年協定利用縣外資金54個,其中續建項目13個,新建項目27個,正式簽約待建項目14個。實際到位縣外資金3.59億元,完成市政府下達我縣全年目標任務7億元的51.3%,比去年同期增長143%。園區建設穩步推進。上半年,城南工業園新入園項目15個,比去年同期增長50%;總投資2.4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2%;固定資產投資1.3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43%;引進市外資金1.8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0%;實現工業總產值2.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90%;財稅收入1313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7%;完成基礎設施投入8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0%。沫河口工業區新入園項目3個,簽約項目6個,在談項目10個,協定資金8000萬元,主幹道建設投資xx萬元,收儲土地600畝。

(五)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比較明顯,工業投資比例上升。累計完成投資3.7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0%。其中城鎮投資2.33億元,增長100%;房地產投資8356萬元,增長18.2%;農村非農戶投資6000萬元,增長20%;工業投資1.5億元,占整個固定資產投資的40%,同比增長64%。重點國債項目順利實施。“3461”項目總投資3100萬元,占計畫任務的27.9%;三產類項目完成投資3500萬元;基礎設施類項目完成投資2800萬元;新建續建工業項目23個,總投資8.7億元,完成投資1.5億元。

(六)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

上半年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財政支出完成情況基本正常,支出結構進一步完善。強化了重點稅源和稅種監管,規範和完善了稅收征管。建立並完善了縣鄉財政激勵約束機制,財政綜合預算制度進一步完善硬化,非稅收入征管力度全面加大。全縣累計完成財政收入9557萬元,增幅23%;財政支出1.57億元,增幅13%。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547元,同比增加707元,增長14.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534.5元,同比增加248.2元,增長19.3%。

(七)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明顯加大

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載體,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完成市政道路及園林綠化建設、環城路配套工程建設、環城圈堤堤頂路及配套工程建設和環城綠化帶建設;實施了北店出入口雕塑景觀建設及周邊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城南新區路網建設及路燈、綠化建設;完成了禾香路、碼頭路、中興路南段、淮河路西段等部分城區道路改建項目。堅持老城區改造和新城區開發並重,不斷完善縣城總體規劃,加大了商品住宅小區的建設,改善了居民的人居環境。禾香花園等一批新型住宅小區竣工,錦繡蘭庭二期、四季陽光城等住宅小區全面啟動。農村公路村村通項目上半年累計完成投資810萬元,目前15個鄉鎮項目的前期工作均已完成,其中8個鄉鎮完成招投標,3個鄉鎮已開工建設。

(八)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全縣新增就業人數2108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326人。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和低保等社會保障體系運行平穩。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1932人,完成省下達第一批培訓任務的96.6%,轉移就業1301人,占培訓人數的65.1%,勞務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勢頭,累計輸出勞務12.8萬人次,新增8500人。學校危改工程順利實施,社會義務教育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職業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職教中心的教學樓、運動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順利進行。惠及225所中國小校的農遠工程順利通過驗收,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得到加強。組織開展土地市場、生產生活資料市場、違法超標排污等專項整治活動,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不斷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嚴格落實縣領導開門接訪制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進一步增強。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事故大幅下降。計畫生育工作紮實開展,政策符合率達85.4%,人口出生率5.13‰,人口自然增長率3.19‰。農機、科技、氣象服務進一步提高,為農業豐產豐收創造了條件。

關於當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一是經濟總量偏小,農業基礎薄弱,工業化還處於初始期,推進工業化任重道遠;二是部分經濟指標沒有完成序時進度。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億元,比序時進度少4億元,增幅低於年初目標8.4個百分點,二、三產業增幅均低於年初目標;工業經濟僅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40.6%,與序時進度相差9.4%;三是外商投資企業規模偏小,工業企業投資較少,入園項目的數量少、規模不大、缺乏大的牽動性項目,大部分企業處於建設階段,對全縣經濟發展拉動作用不明顯。四是財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新上稅源項目規模普遍較小,新的重點稅源行業、企業僅具雛形,提供稅收極不穩定。財政支出剛性強,支出壓力更大。

二、關於下半年重點工作重點

(一)抓好工業強縣

加快經濟開發區開發建設。創新投融資機制,多渠道籌集基礎建設資金,加快經濟開發區骨幹道路建設,完善相關配套功能。建立“全方位管理,開放式經營,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的管理營運機制,加大對入駐企業的後續服務工作力度。製作並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網頁,切實完善招商引資信息庫,搭建網路招商平台,增強招商引資實效。

狠抓項目工作。組建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加強對重點項目實施跟蹤督查,對重點項目建設實行一月一調度一通報。積極做好項目的收集、包裝和推介,加強對貸款意向項目的跟蹤和協調落實。整合各鄉鎮和縣工業經濟部門的力量,建立健全工業經濟和企業聯席會制度,切實抓好已簽約未動工和在建項目的促建工作,重點做好巨元化工、永恆紡織等項目的建設服務工作。

加大優勢企業扶持力度。積極扶持皖啤公司、淮酒酒業、江達工貿等縣域優勢企業發展。集中財力、土地、水電等政府可調控資源,向成長型、產業鏈長、帶動作用大的重大產業化項目傾斜。加大對重點企業的融資力度,構建銀企互動的共生共贏機制。盤活閒置存量土地資源。採取協定收購、資產置換等辦法,把符合“兩規”的土地用於發展工業,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爭取新簽約的項目儘快開工建設。

(二)抓好“三農”工作

抓好優勢農業,增效促增收。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強在田作物管理,突出抓好水稻、玉米等優勢農產品生產。全面推進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發展,加強品牌申報和註冊工作。通過實施大戶帶動、小區拉動戰略,加強標準化養殖小區、養殖基地建設,逐步形成一批“規模+特色+檔次”的優勢產業帶。加強畜禽疫病防治,確保無重大疫情發生。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扶持漢白玉米業、雙豐麵粉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一體化開發。圍繞商品林基地建設,發展林產品加工,推進林業產業化進程。

嚴格按照政策要求,把小麥、水稻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宣傳到戶,落實到戶。加強農民負擔監管,嚴厲查處“三亂”行為。切實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確保各項在建工程安全度汛。

全面發展農村工業,引導農民從事農產品加工、銷售等非農產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組織,組建各種協會,努力拓寬無公害蔬菜、畜禽、水產品的銷售市場,搞活農產品流通。

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失地農民的轉移力度。以“陽光工程”和再就業工程為依託,積極開展超前“定向型”、“定單式”、“輸出型”培訓。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進一步規範勞務中介組織,拓展異地勞務市場。

(三)抓好三產發展

充分發揮房地產業後發優勢,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行銷。建設一批面向高收入、高消費人群的生態型、健康型、智慧型型住宅小區。同時結合征地拆遷安置工作,建設一批“面積不大功能全,造價不高水平高,占地不多環境美”的經濟適用住房。加大房地產招商開發力度,重點推進印刷廠、老啤酒廠地塊等8個片區的綜合開發,通過發展房地產業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

加速發展商貿流通業。積極構建現代化的物流中心、礦產(石材、黃金、鐵礦)、農產品(草雞、犬羊)等各種專業市場。結合舊城改造,豐富完善縣城農副產品市場、商品批發零售市場和特殊商品交易市場。

大力發展休閒旅遊業。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打造大鞏山、沱湖等鄉村旅遊品牌,做好嚴小姐墓等文化旅遊開發。強化旅遊市場行銷,搞好旅遊景點的包裝推介,加強與旅行社的溝通與合作。通過發展旅遊業,帶動餐飲娛樂業發展。

(四)抓好民營經濟

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興業,創辦民營經濟實體。逐步引導民營經濟參與能源、交通、市政等基礎建設和投資教育、衛生、文化、環保等社會事業,實現公共設施和公共領域的投資主體多元化。牢固樹立“投資靠民間,發展靠民力,活力靠民營,穩定靠民富”的思想觀念,推進民營企業向產權多樣化、企業規模化、發展外向化、產品名最佳化方向發展,實現民營經濟數量、質量、速度、效益相統一。

扶持培育龍頭企業。有效發揮政府相關部門、商會和行業協會的作用。著力扶持地方優勢民營龍頭企業,切實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大力發展“沱湖螃蟹”、“漢白玉貢米”等地方特色品牌,促進民營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

提升民營企業效益。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個體工商戶創辦私營企業,建立多元的產權結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民營企業業主素質,強化誠實守信意識和產品質量意識,提升管理水平。鼓勵重點優勢民營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促進產業升級,創立品牌,實現民營經濟質效並舉。

(五)抓好理財治稅

狠抓財源建設。鼓勵和幫助中小企業做大做強,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鞏固支柱財源。積極發展房地產業,從而有效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培育新興財源。發展旅遊業、餐飲娛樂業和現代商貿流通業,使第三產業發展成為全縣財政增收的主體財源。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引進一批優勢項目,儲備財政增收的後續財源。

強化稅收征管。規範稅收征管,推進依法治稅。堅持大稅與小稅一起抓,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一起抓,加大對重點稅源的監控,立足抓主體稅種,抓重點企業,抓稅源大戶,確保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

嚴格支出管理。進一步最佳化支出結構,把有限的財力用在發展上,努力保證職工工資、農村義務教育、社會保障和公、檢、法、司正常經費等各項重點支出需要,突出保運轉、保重點項目建設,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財源建設。

(六)抓好城鎮建設

加快舊城改造,推進新區建設。加緊推進老啤酒廠地塊等7個片區的土地整理、包裝、拍賣及開發建設。啟動小東河以東綜合治理工程。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區承載力。實施管道天然氣建設項目,強化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實施城市綠化、亮化工程,不斷提升城市魅力。

強化城鎮經營,提升城市價值。強化土地儲備中心職能,加大徵用、收購、儲備土地的經營力度。規範土地市場秩序,完善土地供應機制。推進無形資產的有形化運作,以城市無形資產換取城市建設資本,實現城市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打破壟斷,開放市場,加快市政公用設施社會化運營步伐。

加快小城鎮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全面做好15個鄉鎮的小城鎮發展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規的修編、評審、報批工作,構建功能互補、特色各異的城鎮體系,充分發揮縣城片區、區域中心鎮和特色鎮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以村村通建設工程為重點,促進小城鎮建設提質擴容,為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提供對接載體。

(七)抓好科教興縣

加快教育改革創新步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鞏固和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轉移支付力度,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普九”水平。整合教育資源,突出發展高中教育。以縣職教中學建設為契機,創新發展職業教育,充分利用職教資源,開展農民勞動技能和轉崗培訓。

提高科技服務經濟水平。切實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積極開展科技培訓等科普活動,為縣內企業和農民提供全方位的優質科技服務。

(八)抓好環境最佳化

強化政風建設。以機關效能建設為核心,切實轉變公務員的思想作風、學風和工作作風,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大力整頓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清理各種行政收費項目,規範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最佳化發展軟環境。

最佳化政策環境。加快制訂出台符合我縣實際情況,對推動經濟發展有積極作用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貿易政策和財政扶持等政策,形成完備的經濟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和激勵機制,聚集一批高素質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加快規範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完善決策機制,規範執法行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事項,強化政務服務中心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增強執行力。深入開展“八榮八恥”活動,樹立政府工作人員正確的政績觀和執行理念,使廣大幹部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不斷提高執行力。強化目標考核監督機制,採取定期檢查、隨機抽查和明查暗訪等多種方式,加強監督檢查,堅決糾正執行不力的行為。

(九)抓好社會事業和穩定工作

健全保障體系。強化社保基金征繳,按時足額發放離退休、退養人員養老金。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重點抓好非公有制企業人員參保工作。擴大城鄉低保覆蓋面。積極申報爭取在全縣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抓好就業工作。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和社區服務業,努力開發就業崗位,打破城鄉勞動力分割局面。

推進全面發展。加快科技、文化、衛生、環保等社會事業的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的共同繁榮。繼續推進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加大食品衛生專項整治工作力度,完善公共突發衛生事件處置機制。抓好文化市場的規範管理、文體產業的開發和民眾性的文體活動。不斷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繼續做好民政、物價、廣電、統計、審計、信訪、檔案、縣誌、外事僑務等各項工作,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維護社會穩定。推進“平安**”創建工作,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狠抓安全生產,消除事故隱患,堅決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堅持縣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做好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工作,完善處置群體性案件的工作預案和快速反應機制,把各類矛盾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努力營造穩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