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稱呼讓我得到工作

中國是禮儀之邦,隨著XX年奧運會的臨近,眼下京城市民關於文明禮儀的討論熱潮更是此起彼伏。職場稱呼作為一種禮儀,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新人稱呼同事

要“勤”要“甜”

可銳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的首席諮詢師呂東鳴說,人們一直以為只有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前熑嗣遣鷗注意這些刻板嚴謹的稱呼,所以職場上對稱呼的注重正日益淡漠。尤其是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他們對職場稱呼處於摸不著頭腦的階段。剛進單位,兩眼一抹黑,全是生人面孔,如何迅速融合到這個團隊中?怎樣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其實都是從一聲簡單的稱呼中開始的。哪怕是甜言蜜語呢,只要恰到好處不招人煩就是成功。

新人報到後,首先應該對自己所在部門的所有同事有一個大致了解。對自己介紹後,其他同事會一一自我介紹,這個時候,如果職位清楚的人,可以直接稱呼他們“張經理、王經理”等等,對於其他同事,可以先一律稱“老師”,這一方面符合自己剛畢業的學生身份,另一方面,表明自己是初來乍到,很多地方還要向諸位前輩學習。等稍微熟悉之後,再按年齡區分和自己平級的同事,對於比自己大許多的人,可以繼續稱“老師”,或者跟隨其他同事稱呼。對於與自己年輕相差不遠甚至同齡的同事,如果是關係很好,就可以直呼其名。再有,需要注意的是,在喊人的時候,一定要面帶微笑,眼睛直視(但不是死瞪)對方,表現要有禮貌。

“老”人更不可小視稱呼

同時,呂東鳴提醒說,在職場上不注意稱呼的有兩大人群,第一是新人,再有就是年齡大、資格老的普通員工。各單位都會有這樣一些員工。年齡近中年,但職位卻仍處一般。他們的年紀有時與經理同歲,甚至還要大於經理等管理者。這個時候,某些這樣的老員工對職場稱呼就會不大注意,甚至有所忽略。有些人甚至憑藉自己的資歷對領導也“小張、小王”地稱呼,或者即使在稱呼上加入了“張總、李總”這樣的台頭時,也總讓人感覺他們是在說反話,有點黑色幽默的諷刺意味。這會讓領導非常不舒服。不是所有的領導都胸襟寬廣,大部分領導都希望自己的屬下能對自己尊敬,倚老賣老,忽略職場稱呼的做法要不得,這絕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民營企業“哥倆好”

能少則少

職場專家介紹,與外企不同,民營企業對職場稱呼的階層區分更明顯一些。從老闆到部門主管、到辦公室主任、再到比自己資歷老的各位同事,幾乎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稱呼。

現在的公司多如牛毛,小型公司更是遍地開花。在這樣的公司里,對職場稱呼要更直白和熱情一些。

“十幾個人的小團隊如果分得一是一、二是二,兵是兵、將是將,是不是反而就沒意思了?”在一家小型公司工作的龐海如是說。他說,他周圍很多朋友都是在小公司工作的,有的公司里不過才七八個人,根本就沒那么多的層級概念。大家統稱領導為“頭兒”,或者“張哥、李姐”地稱呼,同事之間更是以“哥、姐”這樣叫的居多。大家的私人關係也都很密切。

但專家提醒,這種親熱的“哥倆好”還是能少則少,不要太過。尤其是需要注意自己和老闆之間的關係。如果太過親熱,少不了讓人說閒話,而且如果在工作中太過隨意和親熱地稱呼,容易讓工作夥伴覺得你不夠成熟。畢竟是在工作環境中,最好不要把私人關係和同事關係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