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禮俗七不同

《禮記 曲禮上》說:“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隨著國際交往的頻繁和普遍,這就要求商務人士了解並得體運用國際商務禮儀,才能友好、真誠地進行交流、溝通和合作。

我國和西方國家商務交往最多。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導致在具體禮儀上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具體來說有七個方面,必須首先有所了解。

1 、對待讚美

我們和西方人在對待讚美的態度上大不相同。別人讚美的時候,儘管內心十分喜悅,但表面上總是表現得不敢苟同,對別人的讚美予以禮貌的否定,以示謙虛:“還不行!”、“馬馬虎虎吧!”、“那能與你相比啊!”、“過獎了!”等。

而西方人對待讚美的態度可謂是“喜形於色”,總是用“ thank you ”來應對別人的讚美。

2 、待客和做客

我們和人相處的時候,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為別人著想。這表現在待客和做客上,盡責的客人總是儘量不去麻煩主人,不讓主人破費,因而對於主人的招待總是要禮貌地加

以謝絕。比如,主人問客人想喝點什麼,客人一般會說“我不渴”或“不用麻煩了”;主人在餐桌上為客人斟酒,客人總要加以推辭,說“夠了,夠了”,而事實上,客人並不一定是不想喝,往往只是客氣而已。所以,稱職的主人不會直接問客人想要什麼,而是主動揣摩客人的需求,並積極地給予滿足。在餐桌上,殷勤好客的主人總是不停地給客人勸酒勸菜。所以,中國人的待客和做客場面往往氣氛熱烈:一方不停地勸,另一方則不停地推辭。

而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無論是主人還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無需客套。當客人上門了,主人會直截了當地問對方“想喝點什麼”;如果客人想喝點什麼,可以直接反問對方“你有什麼飲料”,並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飲料;如果客人確實不想喝,客人會說“謝謝!我不想喝”。在餐桌上,主人會問客人還要不要再來點,如果客人說夠了,主人一般不會再向客人勸吃請喝。

3 、謙虛和自我肯定

我們一直視謙虛為美德。不論是對於自己的能力還是成績,總是喜歡自謙。如果不這樣可能會被指責為“不謙虛”、“狂妄自大”。比如,中國學者在作演講前,通常會說:“我學問不深,準備也不充分,請各位多指教”;在宴會上,好客的主人面對滿桌子的菜卻說:“沒有什麼菜,請隨便吃”;當上司委以重任,通常會謙虛地說:“我恐怕難以勝任。”

而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沒有自謙的習慣。他們認為,一個人要得到別人的承認,首先必須自我肯定。所以,他們對於自己的能力和成績總是實事求是地加以評價。宴請的時候,主人會詳盡地向客人介紹所點菜的特色,並希望客人喜歡;而被上司委以重任的時候,他們會感謝上司,並表示自己肯定能幹好。

4 、勸告和建議

無論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都喜歡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提一些友好的建議和勸告,以示關心和愛護。但中西方人在提勸告和建議的方式上卻有很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