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樹節的來歷和意義

全民義務植樹節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中國的植樹節定於3月12日正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布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中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

1893年,孫中山先生親自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他提出,中國欲強,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進行植樹造林的計畫,規劃著名農業現代化的遠景。1924年,他在廣州的一次講演中強調:“我們研究到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國大規模的森林。”此後,在他的許多著作和講演中,反覆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的規定,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後因清明節對我國南方來說,植樹季節太遲,同時也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國民政府又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1979年2月,中國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 日定為中國的植樹節,以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次年3月12日,郵電部發行了一套4枚題為“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郵票。1981年,在鄧小平同志的倡議下,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

1979年2月,中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的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

1981年夏天,四川、陝西等地發生了歷史罕見的水災。根據鄧小平同志的倡議,1981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決議指出,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1982年的植樹節,鄧小平同志率先垂範,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從此,義務植樹作為一項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被付諸實施,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義務植樹運動在中國持續開展了26年。全民義務植樹26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不論工作有多忙,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外地,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統計顯示,自1982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中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104億多人次,累計義務植樹492億多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