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階段總結主持詞

(二)體驗成功,促進遷移。

俗話說:“讚美如陽光,懲罰如利劍。”頻繁的懲罰會使學生變得自暴自棄,膽小懦弱,傷及自尊,甚至引發逆反心理。而成功的體驗能幫助學生贏得讚美,帶來歡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因而,教師應想方設法發掘學生身上的潛力,鼓勵其發揮特長,幫助其獲得成功的體驗,繼而促進其動機的遷移。

(三)輔導搭橋,彌補缺陷。

對於那些知識上有漏洞的學生,我們可以採取課外輔導的方式為其搭橋引渡,使其學有所得,學有進步,從而重新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而對於那些智力落後有能力缺陷的學生,我們除了激發其學習積極性之外,還應採用小步子程式對其進行訓練,讓其充分練習,不斷鞏固,以獎勵為主,強化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多鼓勵以增強其自信心,以達到克服缺陷、提高效果的目的。

(四)多方配合,最佳化環境。

教育是學校、社會、家庭的共同責任。三者組建的大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有薰陶和約束作用,因而協調各方面力量,為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顯得尤其重要。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除了在學校努力創設一個平等和-諧的寬鬆環境,培養良好學風之外,還應主動與家長加強聯繫,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提醒家長注意克服自身不良嗜好(如賭博等),以身作則,營造學習氣氛;家庭成員內部應相互配合,密切校家聯繫,幫助學生克服自身缺點(如摒棄依賴心理)。值得提出的是,讓學生擁有寬鬆環境固然重要,但我們同時也要把握好“彈簧”原則(即一定的壓力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必要的,但這種壓力不能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範圍),注意給學生保持適度的壓力,讓他們學習有衝勁。

(五)指導學法,培養習慣。

法國的貝爾納曾經說過:“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事實上,許多成績不佳的學生往往是因為學法不當。古人云: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可見教師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科學的學習方法,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相當重要的。如可讓學生了解細胞疲勞周期,明確學習時間與效率之間的關係,知道輪換用腦、心情輕鬆可提高學習效率;複習時應把握適度超量原則;學會意義識記,知道利用凌晨、睡前等最佳記憶時間進行強化記憶;採用間隔學習可排除記憶內容之間的相互干擾;能夠運用注意規律指導學習;學會進行注意力自我訓練等。需要特別對學生指出的是,無論何種學習方法,一定要適應學習的特點,適應自己的身心特徵,切不可削足適履。

(六)心理輔導, 健康向上.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心理健康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而愈來愈多的因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惡性事件也令人觸目驚心。厭學實際上就是一種心理問題,要想杜絕此類現象,必須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首先,要培養學生保持健康的競爭心理(樂觀、積極、向上),正確面對失敗,正確對待分數。其次,要讓學生增強自信心(可用“自我暗示法”進行訓練)。再次,要幫助學生去除苛求心理,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他人。尤其是那些因不喜歡老師而厭惡學習的學生,應確立適當的向師心理,當然,教師也應以增加活動、加強交往等各種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及時發現問題,積極幫助學生消除偏見,做到以情感人,以事實說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