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國小德育工作自查報告

教風:刻苦鑽研、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全面育人。

學風:勤學好問、嚴肅認真、生動活潑、全面發展。

(3)能夠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學校、家庭、社會緊密結合。

a、建立了3個教育基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趙登禹烈士墓和盧溝僑鄉敬老院。

b、我校建立、健全了“三結合”教育網路,認真辦好家長學校,樹立家教典型,總結工作經驗。連續5年被評為家教先進學校。c、多年來與武警19支隊建立共建關係,於XX年4月成立了少年軍校。

(五)認真貫徹中國小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範。能夠認真落實《“情系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方案》。

(六)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作用全方位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二、 德育隊伍建設

(一)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發揮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敬業愛生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

我校把“共建和諧校園育人氛圍、打造新時代師生情”作為日常工作中的一個主題來抓。“走到學生當中去和學生做朋友!” “關注優等生、關心中等生、關愛後進生!” “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去傾聽他們的心裡話!”這些話語是我校全體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落實具體工作的重要依據。

(二)落實每位教師的育人責任,全員育人,積極開展學科教學德育研究,強化全員德育意識。

我校要求每一個教師都應與時俱進,站在新的高度審視教育教學工作。不斷加強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的學習。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全體教師要有強烈的服務意識,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心中有“三有”:有學生、有學校、有事業;工作中有“三讓”:讓學生成材、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

(三)專職德育隊伍的培養、培訓、激勵機制已初步形成。

(四)我校始終把教師做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列入對教師的考核內容,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聘任、晉升、獎懲的依據之一。

三、 課堂教學主渠道建設

(一)能夠寓德育於教學及各項工作之中,做到教書、管理、服務、環境育人。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全過程育人。

(二)我校依據德育課程標準,開足開齊德育課程,積極開展校本培訓研究,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德育課程受到學生喜愛。

(三)在貫徹新課程標準過程中,引領教師加強學科教學中德育教育,引導學科教師將各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目標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四)能夠切實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注重教育實效。 聘任了法制副校長,建立了心理諮詢室,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四、德育實踐活動情況

(一)我校能夠將組織學生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列入教育教學計畫並保障實施,增強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二)認真落實德育活動“四個一”要求,每學期至少組織學生看一場電影、觀摩一場藝術演出、參觀一次教育場館、組織一次社會公益勞動。

五、學校文化建設

(一)以師生為主體,共同創造學校文化。

我校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潤物細無聲的育人。美麗的校園環境綠化工程中,有每名師生的一份辛勞!師生共建、共維,共護的全程活動;以及校園內處處可見的名言佳句警句、板報、櫥窗跟前,也不時引來師生健快的腳步;班級文化建設更是一景,因為它充分體現和凝聚了師生共同的智慧;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師生之間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學習搭起以人為本的人育人平台